倭夷嗣殄灭,无恙侯如昨
出处:《题二难纪奇卷赠潘云山公袒之昆阳》
明 · 李学一
郊原久烽火,四野何萧索。
畴堪倭更来,虔刘恣凶虐。
碣石已屠城,平山复残爚。
闯迫惠城东,公私俱惊愕。
督府镇鹅阳,征兵连负郭。
进战未有期,内变复中作。
叛卒讧糜沸,反戈事剽掠。
主将已见戕,复赴潘侯幕。
执侯质倭夷,共缔攻城约。
我侯了不惊,胸襟何磊落。
兵刃谁能加,忠信驯鲸鳄。
一朝反间行,叛徒俱受斫。
万姓已阽危,幸免填沟壑。
生全谁之功,日远愈炤焯。
倭夷嗣殄灭,无恙侯如昨。
忠义神所歆,固令脱锋锷。
朝宁重贤能,领兹专城托。
昆阳宠命新,蛮方待经略。
膏车赴滇南,行李惟空橐。
嗟余本疏庸,辱侯情匪薄。
念侯日将远,寸衷孰云乐。
愿言崇令德,勋业标麟阁。
畴堪倭更来,虔刘恣凶虐。
碣石已屠城,平山复残爚。
闯迫惠城东,公私俱惊愕。
督府镇鹅阳,征兵连负郭。
进战未有期,内变复中作。
叛卒讧糜沸,反戈事剽掠。
主将已见戕,复赴潘侯幕。
执侯质倭夷,共缔攻城约。
我侯了不惊,胸襟何磊落。
兵刃谁能加,忠信驯鲸鳄。
一朝反间行,叛徒俱受斫。
万姓已阽危,幸免填沟壑。
生全谁之功,日远愈炤焯。
倭夷嗣殄灭,无恙侯如昨。
忠义神所歆,固令脱锋锷。
朝宁重贤能,领兹专城托。
昆阳宠命新,蛮方待经略。
膏车赴滇南,行李惟空橐。
嗟余本疏庸,辱侯情匪薄。
念侯日将远,寸衷孰云乐。
愿言崇令德,勋业标麟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面对倭寇侵扰与内乱纷争的复杂局势,潘云山公临危受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忠诚。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以及潘云山公在逆境中的坚定与智慧,展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重要性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情感。
诗的开头描述了烽火连天、四野萧索的景象,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接着,诗人通过“倭更来”、“虔刘恣凶虐”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倭寇的肆虐与破坏,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随后,诗中提到碣石、平山等地遭受的惨剧,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
在这样的背景下,潘云山公被赋予重任,镇守鹅阳,征兵备战。然而,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叛乱频发,局势更加严峻。诗中通过“叛卒讧糜沸”、“反戈事剽掠”等描述,展现了叛乱的混乱与暴力。面对如此困境,潘云山公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还以忠诚和智慧化解了危机,最终成功抵御了倭寇的侵袭。
诗中特别赞扬了潘云山公的忠诚与智慧,称其为“忠信驯鲸鳄”,意指他以忠诚和诚信平息了叛乱,如同驯服了凶猛的鲸鱼和鳄鱼。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潘云山公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认为是他的英勇和智慧拯救了百姓,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最后,诗中提到潘云山公被朝廷重用,前往蛮方进行治理,并表达了对潘云山公未来工作的期待和祝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潘云山公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潘云山公离开后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潘云山公在乱世中的英雄形象,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