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
出处:《送甥回崇仁》
宋 · 李刘
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
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
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
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
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
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
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七年:指时间长。
艰险:艰难困苦。
同:一起。
我车:指诗人自己。
子舟:对方的船或交通工具。
东:东方,这里指对方的方向。
教儿:教导孩子。
强学:努力学习。
循理:遵循道理。
嫁女:出嫁女儿。
随宜:合适、顺应情况。
讳穷:忌讳贫穷。
注就:完成、撰写。
欧诗:欧洲诗歌,这里可能指西方文学。
勤琢削:勤奋修改。
续成:继续完成。
汉纪:汉书,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史书。
磨砻:磨砺、修订。
乡人:乡亲。
碧鸡使:碧鸡使者,可能指诗人自己的身份或代称。
万卷书:形容书籍众多。
老翁:年老的男子。
翻译
我们一起经历了七年的艰难困苦,你向西而去,我向东行。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首先要遵循道理,嫁女儿时不要忌讳贫穷。
我勤奋地研读欧诗并不断修改,继续完成汉书的编纂工作。
乡亲们如果问我,就说我是碧鸡使者,藏身于万卷书籍中的老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教诲和期望。开篇“万里七年艰险同,我车西去子舟东”表达了长者与晚辈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尽管各自的道路不同,但都在努力前行。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紧接着,“教儿强学先循理,嫁女随宜莫讳穷”则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婚姻安排的期望。长者希望儿子能够坚持学习,通过理解和实践道理来成就一番事业;而对于女儿,则主张应根据她的性格和条件适时嫁出去,不必过分计较贫富。
中间两句“注就欧诗勤琢削,续成汉纪更磨砻”显示了长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如欧阳修的诗文)并不断精进,同时也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先人的学术成果。
最后,“乡人借问碧鸡使,万卷书中一老翁”则是一种自谦之词。长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虽年迈,但仍沉浸于书海之中,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永无止境。
整首诗流露出长者对晚辈的关爱、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个人对学问的执着。通过这种温馨而深刻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