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古昔人,而能与天游
胡为古昔人,而能与天游。
真机畅胸臆,触景成奇搜。
况兹大块春,兰茝盈芳洲。
斯理苟不达,多为形迹留。
贤王具旷识,万物将同俦。
憺然忘物我,情与韦布周。
梁苑侣邹枚,陈思宴应刘。
惭乏数子才,安能扬其休。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名为《壬申三月三日李眉山招同人万柳塘修禊宁王喜闻其盛亲携杯茗肴核以助雅游》(其二)。诗中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自然美景中聚会畅谈的情景。
“造物运无心,浩然化育流。” 开篇即表达了对大自然运行规律的敬畏之情,认为万物生长皆出于自然之手,没有刻意的安排,而是自然而然地发展。
“胡为古昔人,而能与天游。” 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古人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暗含了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和对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疏离的反思。
“真机畅胸臆,触景成奇搜。” 描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激动与灵感的涌现,无论是真挚的情感还是突发的创意,都能在自然的启发下得到释放。
“况兹大块春,兰茝盈芳洲。” 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兰花和茝草在水边绽放,香气四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斯理苟不达,多为形迹留。” 提醒人们要理解并珍惜自然之美,避免被世俗的束缚所累,失去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贤王具旷识,万物将同俦。” 表达了对拥有远见卓识的贤王的敬仰,认为他能够理解万物之间的联系,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憺然忘物我,情与韦布周。” 描述了在自然美景中的聚会,人们忘却了自我与外界的界限,情感与普通百姓相通,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梁苑侣邹枚,陈思宴应刘。” 引用了古代文人聚会的典故,比喻此次聚会如同古代文人雅集,充满了文学的氛围和高雅的情趣。
“惭乏数子才,安能扬其休。” 最后,诗人自谦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与这些古代文人相比,但仍然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聚会,传播和弘扬这种高雅的文化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古人智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