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蒿芟作柱,舜竹截为船
鹏抟九万里,椿寿八千年。
老子能谈道,唐尧亦法天。
旅獒宜自戒,魏瓠不胜坚。
西域瓜如斛,东山栗比拳。
周蒿芟作柱,舜竹截为船。
鲁语讥居蔡,邠诗咏献豜。
雷声当拟圣,人迹谩疑仙。
宝训书传百,真乘界说千。
弓闻阳虎窃,鼎自郜城迁。
冯异依乔木,刘公受一钱。
小鲜无挠国,多稼最宜田。
骨有专车异,珠求径寸圆。
瘿垂惊瓮盎,雹下骇杯棬。
船泛银山浪,琴操急雨弦。
恐时心缦缦,卧处腹便便。
公罢三名府,官防五在边。
从容隐朝市,指顾奠山川。
已识古今体,且知天地全。
介圭催入觐,夏屋示优贤。
金印悬如斗,神毫运若椽。
安荣可长享,儒效照青编。
鉴赏
此诗以“咏大”为主题,融汇了诸多历史典故与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历史、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开篇“观水宣尼志,歌风汉祖篇”,以孔子观水、刘邦歌风的典故起笔,寓意深远,引出对伟大人物及其事迹的追忆与赞美。接着,“鹏抟九万里,椿寿八千年”,以大鹏展翅高飞、巨椿长寿的意象,象征着伟人的远见卓识与长久的生命力。
“老子能谈道,唐尧亦法天”,通过老子谈论道家哲学、唐尧效法自然的典故,表达了对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尊重与追求。随后,“旅獒宜自戒,魏瓠不胜坚”,以旅獒自警、魏瓠难以承受坚硬之物的比喻,警示人们要自我约束,避免过度追求物质。
“西域瓜如斛,东山栗比拳”,通过描述西域大瓜与东山小栗的对比,寓意不同地域的差异与特色。接下来,“周蒿芟作柱,舜竹截为船”,以周代蒿草制成柱子、舜帝用竹子造船的故事,体现了利用自然材料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鲁语讥居蔡,邠诗咏献豜”,引用《鲁语》中对蔡国的讽刺与《邠诗》中对献豜(野猪)的赞美,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美好事物的颂扬。接下来,“雷声当拟圣,人迹谩疑仙”,以雷声比作圣人的威严、人迹难以猜测仙人的行踪,表达了对神圣与神秘的敬畏。
“宝训书传百,真乘界说千”,强调了经典文献的重要性与广泛传播。接下来,“弓闻阳虎窃,鼎自郜城迁”,通过阳虎盗弓、鼎从郜城迁移的典故,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变迁与社会风气的变化。
“冯异依乔木,刘公受一钱”,以冯异依靠大树、刘公接受一枚铜钱的故事,象征着高尚品德与廉洁自律。接下来,“小鲜无挠国,多稼最宜田”,通过小鱼不扰乱国家、多种庄稼最适合耕种的比喻,强调了个人行为与国家稳定的关系。
“骨有专车异,珠求径寸圆”,以特殊的车辆与大小适中的珍珠为喻,表达了对独特与适度的追求。接下来,“瘿垂惊瓮盎,雹下骇杯棬”,通过巨大的树瘤使瓮盎惊吓、冰雹击打杯棬使其颤抖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威力。
“船泛银山浪,琴操急雨弦”,以船只在银色山浪中航行、琴声在急雨中响起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最后,“恐时心缦缦,卧处腹便便”,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与对生活舒适状态的向往。
“公罢三名府,官防五在边”,通过官员卸任、守卫边疆的描述,体现了对权力与责任的理解。接下来,“从容隐朝市,指顾奠山川”,以从容不迫地隐匿于都市、手指一挥就能决定山川命运的比喻,展现了对权力与影响力的深刻洞察。
“已识古今体,且知天地全”,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接下来,“介圭催入觐,夏屋示优贤”,以介圭催促进京、夏屋展示优秀人才的典故,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与选拔。
“金印悬如斗,神毫运若椽”,以金印悬挂如斗、神毫运转如椽的比喻,展现了权力与智慧的象征。最后,“安荣可长享,儒效照青编”,表达了对安定与荣耀的追求以及儒家思想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历史、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