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崄怪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崄怪。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诗人:指代诗人自己。车:比喻创作灵感或机会。
杜陵翁:指唐代诗人杜甫。
耳先聩:听力衰退。
人将蚁动作牛斗:形容人夸大其词。
一噫:轻微的叹息。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心理现象。
贼:烦恼。
额痒出三耳:夸张的说法,意指过于敏感。
风雨快:比喻情绪波动或文字激昂。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诗人借车无处可载,留下的一文钱又有何用呢。到了晚年就像杜陵的老翁,虽然右臂还在,耳朵却已失聪。
人们把微小的事物夸大成牛斗,我觉得风雷声也只是轻轻一叹。
听到尘埃被扫尽,心灵变得空灵,不再执着于清流派的名号。
原始的大道已经失去,六种欲望互相争夺,胜负难分。
饮酒过量导致眼神恍惚,口舌不停,诗债累累。
你知道五蕴皆是烦恼,人生一病,如今才有所领悟。
只担心这颗心始终无法解脱,不见不闻也无法避免障碍。
如今你怀疑我装聋作哑,特意写这首奇诡的嘲讽诗。
要提防额头痒出三个耳朵,别让笔端的狂风骤雨任意挥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诗人的自我描写,表达了诗人晚年贫困、耳聋以及内心的不平和无奈。诗中充满了哲理与自嘲。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这两句表明诗人的生活极为困顿,即使有了一点微薄的积蓄,也不足以依赖。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这里借用唐代诗人杜甫形象,自比为晚年的杜甫,但更为不幸,虽然身体还健全,却已经耳聋。
接下来的几句:“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描述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人们都在忙碌于无谓的争斗,而自己则是超然物外,只需保持本心,不必再去追求那些世俗的名利。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这里用“大朴”、“浑沌”等词汇,表达了对宇宙万物本源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纷扰和矛盾。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这两句则是自嘲诗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因为耳聋而视力也不佳,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地饮酒来缓解烦恼,同时也在写作中寻求慰藉。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这里提到“五蕴”,指的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都可能成为迷惑人的根源。诗人自认为已经有了疾病,是在表达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
最后几句:“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崄怪。” 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矛盾,他害怕自己的真实感受最终无法表达,而别人可能会误解他是装聋作哑。因此,他才写下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诗歌。
整首诗通过对耳聋、贫困以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苏轼晚年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学,是一篇既表达了个人悲凉命运,又反映出时代背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