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
出处:《次韵杨佥判室中竹枝》
宋 · 项安世
懒龙入户养慵枝,罢听风雷却听诗。
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畏雪霜欺。
莫教画手流传去,生怕时人取次知。
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
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畏雪霜欺。
莫教画手流传去,生怕时人取次知。
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以竹为喻,生动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独立自守的品格。诗人通过“懒龙”这一形象,赋予竹子一种慵懒而自在的气质,但这种慵懒并非真正的懒惰,而是对自然风雷的淡然处之,转而倾听诗歌的韵律,表现出竹子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洁情操。
“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畏雪霜欺”,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竹子不与世俗争斗,不畏惧严寒的精神。竹子不求云雨的滋润,也不怕雪霜的侵袭,展现出其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品质。
“莫教画手流传去,生怕时人取次知”,诗人担心竹子的形象被画家随意描绘和传播,害怕人们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表达了对竹子精神价值的珍视和保护。
最后,“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诗人以“此腹”比喻竹子的内在精神,表示竹子虽然看似柔弱,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为世人披上一层清新的绿意,展现出竹子对世界的贡献和奉献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更深刻地揭示了竹子所蕴含的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