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相最能知石父,鲁人那得目荆卿
出处:《送李浣庐使君之湖北方伯任》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三年听讼已神明,爱士风流更擅名。
齐相最能知石父,鲁人那得目荆卿。
频为岳牧过南楚,遂使台门隔玉京。
一片恩波珠浦水,中含鲛泪送公行。
齐相最能知石父,鲁人那得目荆卿。
频为岳牧过南楚,遂使台门隔玉京。
一片恩波珠浦水,中含鲛泪送公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送李浣庐使君之湖北方伯任》其一。诗中描绘了对即将赴任湖北地方长官的李浣庐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
首句“三年听讼已神明”,赞扬李浣庐在任上处理政务的能力卓越,三年间已经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公正,处理案件如同神明一般精准。接着“爱士风流更擅名”则进一步描述了李浣庐不仅在政务上有杰出表现,还深得士人喜爱,他的风度和才华同样为人称道。
“齐相最能知石父,鲁人那得目荆卿”两句运用典故,以齐国宰相深知贤臣石父,鲁国人却未能识荆轲之才,来比喻李浣庐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但朝廷高层可能对其才能了解不够深入,表达了对李浣庐才能被低估的惋惜之情。
“频为岳牧过南楚,遂使台门隔玉京”则描绘了李浣庐频繁前往南方楚地巡视,使得他与京城的联系似乎被隔绝,暗含对李浣庐远离京城政治中心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一片恩波珠浦水,中含鲛泪送公行”以珠浦水的恩泽和鲛人的泪水,象征着对李浣庐离别的深情与不舍,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李浣庐的政绩与个人魅力,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