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
出处:《和林大任上许守喜雨》
宋 · 吴芾
退之讼风伯,风伯罪固彰。
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
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
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
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
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
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
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
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
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
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
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
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退之:韩愈。讼:控诉。
风伯:风神。
彰:明显。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灾鬼怪。
尸:陈列。
古道:古老的道路。
竟:最终。
展转:辗转。
使君:地方长官。
妙术:高超法术。
馨香:美德。
神龙:象征祥瑞。
灵场:神圣的地方。
霈然:大雨的样子。
森开张:万物生机盎然。
诛:消灭。
摧藏:消亡。
翻译
韩愈控诉风伯的过失,风伯的罪行确实明显。不如旱魃更严重,千里之地满目黄沙尘暴。
我想要手持斧钺,将其陈尸在古老的道路上。
这个心愿始终未能实现,辗转间只留下悲伤。
地方长官拥有高超的法术,但美德并非他的唯一。
神龙也不敢安睡,被感召前往神圣的场所。
突然降下甘霖,天地万物生机勃勃。
旱魃无需再杀,它自己也会消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后突然降临的甘霖,通过对比干旱与雨水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谐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统治者仁德感天动地的期待。
"退之讼风伯,风伯罪固彰。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 这几句通过比喻,将干旱比作需要受到责备的“风伯”,强调了旱灾的严重程度,形象地描绘出干涸之地一片荒凉。
“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 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效仿古人修筑水利、引水济民的愿望,但这仅是一个未能实现的理想。
“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 这里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哀伤之情,他的美好愿景并未能够实现,只留下深深的忧虑。
“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 这两句赞颂统治者拥有高超的德行和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引起天地之间神秘力量的响应,使得神龙也为之警醒。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 最后几句描写了久旱之后突如其来的甘霖,这场雨水如同天赐的恩泽,不仅洗涤了一切干旱,也让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干旱与雨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有德之君能够感天动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