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
出处:《病起五首 其五》
宋 · 刘克庄
越境迎医伎又穷,残骸奉施与天公。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
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
注释
越境:跨越国界。医伎:女医生。
穷:贫困。
残骸:残破的身体。
外庭:外界。
清明:清明节气,也指清朗光明。
内障:内心的障碍或困境。
黑暗中:比喻困苦或迷茫。
贝叶:古印度的书写材料,此处指智慧。
开只眼:睁开慧眼。
薰弦:熏香的琴弦,比喻和谐的音乐。
昔:过去。
重瞳:双瞳孔,古人认为是聪明的象征。
暮年:晚年。
膝上:膝头,代指家庭。
文度:文化修养,学问。
乃翁:你的父亲。
翻译
越过边境迎接女医,生活困顿只剩残躯。外界正值清明时节,内心却如同囚禁在黑暗深渊。
如今难以睁开慧眼,昔日曾有幸与双瞳共奏和谐。
晚年岁月只有书籍相伴,常提灯照亮父亲的世界。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身处困境、疾病缠身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和追求的诗句。诗中通过“越境迎医伎又穷,残骸奉施与天公”两句,描绘了诗人因病求医无门、身心俱疲的痛苦状态。接着,“外庭幸际清明始,内障如囚黑暗中”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光明的渴望。
“贝叶今难开只眼,薰弦昔忝和重瞳”两句,使用了贝多眼不能同时睁开的比喻,抒写了自己在知识上追求卓越却感到困难重重。此外,“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则描绘出诗人老年时期仍然抱着书籍,不离笔墨光景的学术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囚禁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对于知识和精神解脱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现实苦难、向往心灵自由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