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全文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

出处:《石淙 其八
唐 · 孟郊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
二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
地远有馀美,我游采弃怀。
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

注释

屑珠:细小的珍珠。
潺湲:流水声。
裂玉:破裂的玉石。
千瑟弦:千根琴弦。
古骇:古老的传说。
视听乖:视听失常。
劲骨:硬朗的身骨。
风趋:风吹过。
欹崖:陡峭的山崖。
勤鉴:勤于反思。
幽霾:阴霾。
弱力:弱者。
蹇策:艰难的旅程。
随事静:随遇而安。
夕斋:夜晚的斋戒。

翻译

细小的珍珠如流水般倾泻,裂开的玉石何等瑰丽。
如果调整千根琴弦,也无法弹奏出和谐的乐章。
古老的传说令人毛骨悚然,危险的情境让视听失常。
两位老人身骨硬朗,风儿吹过他们依傍在陡峭的山崖。
远方之地景色优美,我游历其中,心怀欣赏。
顺应时势,应勤于反思,过去的遗憾多被阴霾笼罩。
弱者应懂得谦逊,艰难的旅程更需精心策划。
现在我才明白,随遇而安,不必总是在夜晚保持斋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开篇"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用珠玉比喻高洁的艺术才华或内在的美德,但即便是这样高远的事物,也未能完全展现其光彩,暗示了一种不满足于表面的追求。紧接着"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通过音乐的比喻,表达了对完美艺术的向往,即便是千根琴弦,也难以奏出和谐的旋律,反映了一种对于艺术极致追求的无奈。

下片"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面对宏伟山川时的心灵震撼和敬畏之情。"二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则是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的赞美,这里的“二老”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与自然界的默契。

结尾三句"地远有馀美,我游采弃怀。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之地仍存留着的美好记忆,以及在现实中的不甘心境和对过去未能如愿的遗憾。最后一句则透露出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虽有对完美艺术的向往和对世俗力量的无奈,但最终却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去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