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使然与不然,万化谁与纪全文

使然与不然,万化谁与纪

出处:《送自然子夏德甫
宋 · 何梦桂
子以自然名,诘我自然理。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
畏隹时怒号,厉风从何起。
晚得复怒生,春雨果谁使。
使然与不然,万化谁与纪
君诘我不知,不如两忘已。
君苟未忘言,请问柱下史。

拼音版原文

ránmíngjiérán

zhìběnyányǒuyánfēishì

wèizhuīshíhàofēngcóng

wǎnshēngchūnguǒshuí使shǐ

使shǐránránwànhuàshuí

jūnjiézhīliǎngwàng

jūngǒuwèiwàngyánqǐngwènzhùxiàshǐ

注释

子以:你用。
自然:自然界。
诘:询问。
我:我。
至理:根本的道理。
非是:不是真实的。
畏:畏惧。
厉风:猛烈的风。
晚得:晚来的。
春雨:春雨。
使然:导致如此。
不然:不是这样。
万化:万物的变化。
纪:规律。
君:你。
两忘:忘却一切。
苟:如果。
柱下史:古代学问家的别称,指史官。

翻译

你用自然之名询问我自然的法则。
真正的道理本无需言语表达,一旦用言辞描述就已偏离本质。
畏惧短暂的愤怒,狂风从何而生?
晚来的愤怒又出自何处,春天的雨水又是谁引发的呢?
是与否,万物变化的规律由谁制定?
你问我却无法回答,不如让我们都忘却这些疑问。
如果你尚未忘记言语的束缚,那就去问问古代的学问家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何梦桂所作,名为《送自然子夏德甫》。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哲学性的自然观念。

"子以自然名,诘我自然理":开篇即提出自然的名号与自然的道理相问,这里“自然”既可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也暗示了人生的无为而治。诗人通过提问,将友人的名字与哲学理念联系起来,彰显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顺应。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这是说最高的道理原本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一旦有所言论,就已经偏离了真正的自然之道。这里体现了儒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思想,以及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之意。

"畏隹时怒号,厉风从何起":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某种剧烈现象的描述(如暴风骤雨),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不安,这里的“怒号”和“厉风”,既可以理解为外在自然景观,也可暗喻人生中的困顿。

"晚得复怒生,春雨果谁使":诗人继续探讨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将个人的情感变化与季节更迭相联系。这里“晚得”意味着不易获得或理解,而“复怒生”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使然与不然,万化谁与纪":这一句强调了自然界中事物的无常和变化多端,以及人类对于这些变化所持的态度。诗人通过提问,反映出人们面对自然万象时的困惑与探索。

"君诘我不知,不如两忘已":在朋友的质询下,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知,并提出一种超脱的态度,即不去计较是非,让世间纷扰随风而去。

"君苟未忘言,请问柱下史":最后一句,诗人邀请朋友若记得此次对话,就向那位隐居在柱下的隐者(古代称学者或文士)请教。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暗示了对传统智慧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道家、儒家的哲思,以及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诗人探讨了生命的真谛与宇宙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