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出处:《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 其二》
宋 · 王禹称
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不誇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不誇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注释
要见:想要了解。谪宦:被贬官。
信缘:顺应世事。
营营:忙碌。
两制词臣: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
贵:尊贵。
三班奉职:低级官员的职责。
楼堞:城墙上的楼台。
乘月上:趁着月色登楼。
樽罍:酒杯。
对山倾:对着山峰倒酒。
升沉:升迁与降职。
何须问:无需多问。
浮生:短暂的人生。
翻译
想要了解滁州贬官的经历,只因顺应世事而忙碌不停。并不夸耀自己身为两制(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尊贵,常陪伴着三班(低级官员)履行职责。
夜晚登楼,倚靠空旷的城墙,趁着月色而上,对着山峰畅饮美酒。
人生的升降荣辱无需多问,更何况我已经度过了一半的浮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通过对滁州官况的戏谑,寄托了对翰林旧同院的思念。诗人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滁州的生活状态。
“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表达了想要了解滁州官场中人的情形,他们似乎顺应时势,忙于职责之中。这里的“谪宦情”一词,用以指代官员生活中的琐碎与平庸,而“信缘随俗且营营”则表现出一种随波逐流、不离世俗的态度。
“不誇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诗人接着描写这位官员虽然地位不高,但仍旧以身为词臣而自豪,并且随着朝廷的三个班次(即早朝、中朝、晚朝)执行自己的职责。这里的“两制”指的是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及第,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达了一种官场生活的平实感。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这两句转换了语境,从官场走向了个人生活。诗中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在高楼之上,依靠城墙,望着空中的明月,与同僚共饮美酒,对着远处的山峦倾泻而下。这不仅展示了官员闲暇时光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赏。
“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哲理。诗人通过对官场升迁无常、得失难以预测的感慨,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况是浮生已半生”一语,更深化了这种感慨,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对于世间一切都应持有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摹和个人情怀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复杂感受,以及对自然之美与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