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全文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出处:《送胡检阅
宋 · 陈著
尘鞅纷纷走畏途,眼中得见古璠玙。
利名抑末有知己,骨相虽癯却饱书。
已把三长修信史,应无千斛到清居。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拼音版原文

chényāngfēnfēnzǒuwèiyǎnzhōngjiànfán

míngyǒuzhīxiāngsuīquèbǎoshū

sānchángxiūxìnshǐyìngqiāndàoqīng

wénzhāngdàowèizuìfèngluántáichú

注释

尘鞅:形容尘世纷扰。
璠玙:古代美玉,比喻珍贵的事物。
利名抑末:追逐名利被视为次要。
骨相虽癯:虽然身形消瘦。
饱书:学识渊博。
三长:指德行、学识和才能。
信史:真实可信的历史记录。
千斛:极言财富之多。
清居:清贫的居所。
文章到地:文章造诣极高。
凤阁鸾台:古代宫殿中的高官职位。

翻译

尘世纷扰中人们艰难前行,眼前显现古老而珍贵的美玉。
在追求名利的潮流中,几乎没有知音理解,虽然瘦削但满腹经纶。
我已经修炼了三种美德,致力于撰写真实的历史,家中不会有千金之财。
文章才华达到极致,仅次于朝廷的高位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送胡检阅》,表达了对友人胡检阅的赞誉和对其品格与才学的赞赏。首句“尘鞅纷纷走畏途”描绘了世事纷扰,道路艰难,而胡检阅在其中仍能坚定前行,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眼中得见古璠玙”比喻胡检阅有着高尚的品质,如同古代的美玉,珍贵而难得。

“利名抑末有知己”一句,表达了对胡检阅淡泊名利的态度,他更看重真挚的友情而非世俗的功名。诗人称赞他的骨相虽然清瘦,但饱读诗书,学问深厚。接着,“已把三长修信史”表明胡检阅擅长写史,有严谨的史学修养,而“应无千斛到清居”则暗示他的清廉,即使才华出众,也未曾因此而贪求过多。

最后两句“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高度评价胡检阅的文章才华,认为他在文学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甚至预示他未来可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整首诗通过赞美胡检阅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