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潜遗论在,霜露老蒹葭
出处:《次韵邓善之书怀七首 其四》
宋末元初 · 方回
我听髯张作,清于月夜笳。
曹思先七子,杜老到三巴。
有力能推拉,无疵可汰沙。
文潜遗论在,霜露老蒹葭。
曹思先七子,杜老到三巴。
有力能推拉,无疵可汰沙。
文潜遗论在,霜露老蒹葭。
注释
髯张:古代文人的一种别称,可能指有胡子的人,也指诗人的名字。曹思:可能是历史上某位著名诗人的名字,这里代指诗人。
三巴:古地名,泛指今四川一带,这里是说杜甫的足迹。
有力能推拉:形容诗人的才情出众,能影响他人。
无疵可汰沙:没有任何缺点可以挑剔,赞美诗人的完美。
文潜:可能是诗人的别名或尊称。
霜露老蒹葭:比喻诗人的经历丰富,如经受过岁月的磨砺。
翻译
我倾听髯张的诗作,如同清夜的胡笳声。曹思是七子之一,杜甫曾游历到三巴之地。
他的力量强大,能推动拉扯,没有瑕疵可以挑剔他的才华。
文潜的遗训犹在,如同经霜的芦苇,坚韧而沧桑。
鉴赏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怀与哲思。
"我听髯张作,清于月夜笳。" 这两句以听闻古代名将髯(liú)张李势的军乐为起始,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清澈明净的意境。月夜中的笳声显得格外清脆,传达了诗人对于远古英雄事迹的向往。
"曹思先七子,杜老到三巴。" 这两句提及了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和地点:曹操与他的“七子”(指的是他及其子孙在文学、军事上的成就),以及唐代诗人杜甫途经的“三巴”地区(今重庆市一带)。通过这些历史文化的点缀,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学养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有力能推拉,无疵可汰沙。" 这两句则转向个人能力与品质的表达,强调个人的力量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同时也强调在选择上必须无瑕,不能有任何过失。
"文潜遗论在,霜露老蒹葭。"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文潜(即方回本人)的文学成就和个人品格的自我肯定。霜露意指岁月的流逝,而“老蒹葭”则象征着经历风霜后的坚韧不拔,显示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与品性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和个人情怀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独立不羁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