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
出处:《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 其二》
宋 · 陈师道
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
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
居士仁心到鱼鸟,会有微生化馀鲙。
宁容网目漏吞舟,谁能烹鲜作苛碎。
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濑。
生当得意落鸥边,何用封侯堕鸢外。
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
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
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
居士仁心到鱼鸟,会有微生化馀鲙。
宁容网目漏吞舟,谁能烹鲜作苛碎。
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濑。
生当得意落鸥边,何用封侯堕鸢外。
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
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
注释
赤手:空手。鸣舷:摇动船舷。
激浊:搅浑水。
清流:清澈的水流。
骈头:并排,一起。
翠带:绿色的藻类。
居士:有德行的隐士。
微生:微小的生命。
网目:渔网的孔眼。
鲸鲵:比喻贪婪或凶恶的人。
任公:古代传说中的贤者,指任公子。
东海:中国东部的大海。
翻译
徒手捉鱼如同捡石头,撒网摇船攻击鱼腹背。哪知搅浑清水与清澈江流,鱼儿惊恐尾鳍拖着翠绿藻带。
居士仁慈对待鱼鸟,它们化为残羹剩饭得以存活。
怎能容许渔网缝隙大到能漏掉大鱼,谁能忍心将鲜活鱼儿烹煮成碎块。
我也曾是江湖垂钓者,却误入车马喧嚣的溪谷。
活着就该随性自在,栖息鸥边,何必追求封侯显贵。
鱼儿如今找到归宿,与自然神明同在,已足够。
应当写下这段经历警示凶猛的鱼类,以免重蹈古人任公子东海钓鱼的覆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渔夫技艺高超,轻松捕获鱼儿的场景,同时也寓含深意。"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形象地写出渔夫手法熟练,犹如探囊取物。然而,诗人提醒我们,这样的捕鱼方式应当谨慎,因为"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暗示捕鱼者可能破坏了生态平衡,连带影响了其他生物。
接着,诗人赞美了仁慈的居士,他们对鱼鸟充满怜悯,"会有微生化馀鲙",意味着他们会将多余的鱼分享给其他生命。诗人进一步强调,不应让大鱼漏网,"宁容网目漏吞舟",表达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诗人自比为江湖钓竿手,却因误入世俗之境而感到遗憾,"误逐轻车从下濑",表示他希望能像鸥鸟一样自由自在。最后,他以鱼儿得到适宜环境为欣慰,"不如此鱼今得所",并寄语人们要敬畏自然,"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提醒世人不要过度捕捞,以免重蹈古人任公子的覆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渔事,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和对生态保护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