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曲逆长贫岂足论,冯唐已老谁能拔全文

曲逆长贫岂足论,冯唐已老谁能拔

出处:《过梅花堂
明 · 王绂
我曾泊棹西湖滨,千树万树梅花春。
孤山月照一蓬雪,十里湖光如烂银。
兴豪对客酣清宴,达旦赓吟骋雄健。
灯前索纸呵手题,霜兔鏦锵冰满砚。
年来浪迹随西东,看花多在驱驰中。
纵有香醪对明月,浑无好兴酬春风。
只今书剑来京国,欲访梅花杳难得。
亭馆多栽逞艳姿,山林谁重凌寒色。
春来未几薄雪馀,寒驴偶过西城隅。
疏花寂历三五树,中有一室幽人居。
室中幽人广平后,旅寓看花为花瘦。
窗横古影神愈清,杯吸寒香骨应透。
相逢休言一事无,邻家有酒须剩沽。
趁取楼头未吹角,莫教地上鱼鳞铺。
我因看花狂兴发,花应笑我生华发。
曲逆长贫岂足论,冯唐已老谁能拔
怜君与我同襟期,看花酌酒情相宜。
百年一任世所弃,寸心独许花相知。
我家君家隔江浙,一水相通吴与越。
此夕何如对榻眠,梦魂还醉西湖月。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绂的《过梅花堂》描绘了诗人对西湖梅花的深深怀念和感慨。首联以个人的经历起笔,回忆在西湖畔停船时,满眼梅花盛开的春天景象,展现出西湖梅花的繁盛和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孤山月照一蓬雪”和“十里湖光如烂银”,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梅花如同白雪般纯净,湖面波光粼粼,宛如银色世界,营造出静谧而壮丽的画面。

诗人兴致高昂,与友人畅饮赋诗,直到天明,笔墨挥洒自如,显示出他的才情雄健。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诗人漂泊不定,纵然有美酒明月,也难以找回赏花的兴致。如今来到京城,想要寻访梅花却难觅踪迹,感叹梅花堂的艳丽无人欣赏,只有山林间的梅花保持着坚韧的品格。

春日里,诗人偶遇稀疏的梅花,遇见一位像广平君一样的隐士,他们一同品酒赏花,共享清雅时光。诗人感慨自己年华老去,但与梅花的知己之情不变。结尾处,诗人借由地理位置的相近,表达了与梅花堂主人共赏西湖月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