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为健笔有徐庾,自数来时六十五全文

岂为健笔有徐庾,自数来时六十五

宋 · 林光朝
我来石渠五十六,双鬓如蓬腰未曲。
岂为健笔有徐庾,自数来时六十五
谁解辛苦续子虚,长安有客四十馀。
已成老翁不肯去,青藜当户夜读书。
东观丈人起遐想,无为岁月空踟蹰。
去作诸侯老宾客,可无绿水兼红蕖。
我家东下才百里,钓螺一曲清无滓。
草堂为筑荔枝斜,濯锦江头有如是。
子思子方道为尊,南国佳人如秋云。
不知公侯有朱箔,要问常州李著作。

拼音版原文

láishíshíliùshuāngbìnpéngyāowèi

wèijiànyǒushùláishíliùshí

shuíjiěxīnchángānyǒushí

chénglǎowēngkěnqīngdāngshū

dōngguānzhàngrénxiáxiǎngwèisuìyuèkōngchíchú

zuòzhūhóulǎobīn绿shuǐjiānhóng

jiādōngxiàcáibǎidiàoluóqīng

cǎotángwèizhùzhīxiézhuójǐnjiāngtóuyǒushì

fāngdàowèizūnnánguójiārénqiūyún

zhīgōnghóuyǒuzhūyàowènchángzhōuzhùzuò

注释

石渠:古代皇家藏书之处。
双鬓如蓬:形容头发散乱。
徐庾:指徐陵、庾信,唐代著名文人。
子虚:虚构的人物,此处比喻文学创作。
青藜:神话中的仙草,此处代指书籍。
东观:汉代宫中藏书处,后泛指学术研究之地。
钓螺:可能指钓鱼的地点。
荔枝斜:指荔枝树成行的地方。
子思子:孔子弟子,此处借指学问渊博的人。
朱箔:红色的帘幕或装饰物,象征贵族生活。
李著作: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敬仰的学者。

翻译

我来到石渠已经五十六岁,两鬓斑白头发散乱还未弯曲。
难道是为了保持文笔流畅如徐庾,自数年龄已满六十五。
谁能理解我辛劳的写作生涯,如同续写子虚的神话,我在长安已有四十多岁。
即使成了老翁也不愿离去,手持青藜在夜晚读书不息。
东观的学士引发出遥远的想象,不要让时光白白流逝。
离开此地去做诸侯宾客,那里有绿水红荷相映。
我家往东仅百里之遥,钓鱼的地方有一曲清澈的溪流。
草堂边建起荔枝园,濯锦江畔景色宜人。
子思子正以学问为尊,南国的美人如秋天的云朵。
不知公侯府中是否有华丽的朱箔,真想问问常州的李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所作的《石渠行送别福建参议李著作器之》。诗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李著作的离别之情。他提到自己已经五十六岁,形容自己双鬓斑白,身体虽未显老态,但感叹岁月不饶人,即将步入六十五岁的年纪。他感慨自己并非仅为健笔而忙碌,而是因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牵挂。

诗人借用“续子虚”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和鼓励,希望他在长安能继续努力,如同四十多岁的长安客人一样。他自比为深夜读书的老翁,不愿放弃学习,体现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同时,他还想象友人将来可能成为诸侯府中的宾客,生活富足,有美景相伴。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家附近清幽的环境,如钓螺曲水和荔枝树下的草堂,以及南国佳人的美丽,以此寄寓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他以子思的典故,暗示友人应保持尊贵品格,同时也流露出对常州李著作的敬意,询问他的近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学问与生活的独特见解,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