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攻余心,舐笔空喁噞
出处:《奉思斯远兄成诗以寄》
宋 · 赵蕃
丛丛庭前萱,叶叶檐外蕉。
何曾百忧释,但觉中心焦。
故人在何许,山川极吴楚。
大江涌奔腾,重湖互吞吐。
别来书不至,更望诗能寄。
相从志若何,相去有如此。
普天仰何大,一己俯何隘。
胡为自罗网,无事忽投械。
凭高政悠悠,思远忽不收。
归来重有感,立壁成幽幽。
萱丛暗已敛,蕉叶抽未展。
百忧攻余心,舐笔空喁噞。
何曾百忧释,但觉中心焦。
故人在何许,山川极吴楚。
大江涌奔腾,重湖互吞吐。
别来书不至,更望诗能寄。
相从志若何,相去有如此。
普天仰何大,一己俯何隘。
胡为自罗网,无事忽投械。
凭高政悠悠,思远忽不收。
归来重有感,立壁成幽幽。
萱丛暗已敛,蕉叶抽未展。
百忧攻余心,舐笔空喁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庭:庭院。萱:萱草。
叶叶:层层叠叠。
蕉:芭蕉。
释:消除。
焦:焦虑。
故人:老朋友。
何许:何处。
山川:山水。
极:直至。
吞吐:起伏波动。
书不至:书信不来。
诗能寄:诗可寄托。
相从:相伴。
去:距离。
普天:整个天空。
隘:狭窄。
罗网:自我设限。
投械:陷入困境。
悠悠:漫长。
收:收回。
感:感慨。
幽幽:幽深。
敛:收敛。
抽:抽出。
攻:侵袭。
喁噞:低声叹息。
翻译
庭前丛丛萱草绿,檐外芭蕉叶层层。忧虑从未消减,心中焦虑如火烧。
故人如今在何方?跨越吴楚山水长。
长江奔腾不息,重湖波涛相吞吐。
离别后书信难达,期盼诗篇寄愁绪。
相伴之志何等坚定,距离却如隔万里。
苍穹之下我何其渺小,个人之事又显得狭隘。
为何自我困缚,无端陷入困境中。
登高远望思绪绵长,思念之情难以收回。
归家后再次感慨,心中情绪深沉如壁。
萱草已收敛暗色,芭蕉叶抽出未展全。
百般忧虑侵蚀内心,握笔舔墨空自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奉思斯远兄成诗以寄》,通过对庭前萱草和檐外芭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丛丛庭前萱,叶叶檐外蕉",诗人以自然景物起兴,暗示自己内心的纷扰如同萱草丛生,蕉叶繁茂,难以排解。
"何曾百忧释,但觉中心焦",直接抒发了诗人百般忧愁无法消除,内心焦虑不安的情绪。接着,诗人遥想故人所在之地,"故人在何许,山川极吴楚",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挂念,以及对山水阻隔的无奈。
"大江涌奔腾,重湖互吞吐",运用江河湖海的壮阔景象,反衬出个人境遇的孤寂。诗人期盼着朋友的书信或诗歌能带来一丝慰藉,"别来书不至,更望诗能寄",流露出对友情的渴望。
"相从志若何,相去有如此",诗人反思与朋友的分离,感叹距离之遥远。接下来,诗人感慨天地之广大和个人的渺小,"普天仰何大,一己俯何隘",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自我认知的局限。
"胡为自罗网,无事忽投械",诗人疑惑为何会陷入困境,仿佛被无形的网束缚,突如其来的困境让他感到困惑。"凭高政悠悠,思远忽不收",在登高远望中思绪飘渺,难以收回。
最后,诗人回到现实,看到萱草凋零,蕉叶未展,内心忧虑更甚,"归来重有感,立壁成幽幽"。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自身的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