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出处:《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廿年前一见,池口卸帆亭。
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汉衰诸葛死,楚恨屈原醒。
恻怆观遗集,犹欣有宁馨。
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汉衰诸葛死,楚恨屈原醒。
恻怆观遗集,犹欣有宁馨。
注释
池口: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港口或地点。卸帆亭:可能是码头边供人休息的亭子。
老子:诗人自指或者对前辈的尊称。
初雪:刚出现的白发,比喻年老。
门生:学生或弟子。
鬓未星:形容年轻人尚未有明显的皱纹,鬓发还像星星一样光滑。
汉衰:指汉朝的衰落时期。
诸葛:诸葛亮的简称。
死:指诸葛亮去世。
楚恨:楚国的哀愁或遗憾。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
醒:苏醒,这里指屈原的精神影响深远。
遗集:遗留下来的作品集。
宁馨:美好的遗风,这里指屈原的精神。
翻译
二十年前的一次相见,是在池口的卸帆亭。那时我已白发如雪,弟子们还未显出皱纹。
汉朝衰落之际诸葛亮去世,楚国哀伤因屈原而唤醒。
感慨地阅读他的遗作,心中仍感到欣慰,因为他的精神犹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朱公(可能指的是朱熹或其他同名之人)的怀念与尊敬,以及对于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历史的反思。
“廿年前一见,池口卸帆亭。” 这两句描绘了二十年前的偶遇场景,地点是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池塘边上,一座卸下帆船的小亭里。这里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唤起了一种淡远而深长的情感。
“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这两句则是对当时场景的细腻刻画,表现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诗人自称“老子”,指的是自己年纪渐大,头发开始斑白如初冬的雪花;而“门生”则是对年轻弟子的亲切称呼,他们的鬓角(即头顶两侧的头发)尚未有星星点点的白发。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汉衰诸葛死,楚恨屈原醒。” 这两句则是历史的回顾与文学的寄托。汉朝末年,著名的策士诸葛亮去世,而古代楚国的屈原被流放,怀才不遇,最终投江自尽。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分别象征了智慧的凋谢与忠诚的悲剧。诗人通过对他们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理想实现困难的感慨。
“恻怆观遗集,犹欣有宁馨。”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他阅读朱公留下的诗文时,虽然心中充满了悲凉,但仍旧能够从这些作品中获得一些安慰和快乐。这里的“恻怆”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哀伤,而“犹欣有宁馨”则是对友人精神遗产的一种怀念与珍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那个动荡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以及个人的情感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精神寄托和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