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
出处:《秀亭秋怀十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
扶持用礼乐,行苇于焉臻。
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
末俗誇神仙,吐故以纳新。
彭门讫有冢,瀛洲浩无津。
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
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
扶持用礼乐,行苇于焉臻。
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
末俗誇神仙,吐故以纳新。
彭门讫有冢,瀛洲浩无津。
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
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
注释
天欲:天意。苍姬:指代某位重要人物。
三圣人:三位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礼乐:礼仪和音乐,用于教化和治理。
行苇:比喻事业或成就。
臻:达到顶峰。
化为秦:被秦国所取代。
末俗:末世风气。
誇:崇尚。
彭门:地名。
冢:坟墓。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浩无津:渺无人烟,无渡口。
羽衣:仙人的服饰。
缑山:地名。
不得亲:不能团聚。
幸:有幸。
频沾唇:常常品尝。
翻译
天意欲助苍姬兴起,她的家族出了三位圣贤。他们用礼仪和音乐来辅助,成就了卓越的事业。
这个国家存在了八百年,最终也融入了秦国的历史。
末世之人崇尚神仙,追求吐故纳新的变革。
彭门之地只剩墓冢,瀛洲广阔却无渡口可寻。
身着羽衣的仙人回归缑山,全家却无法一同前往。
您有幸拥有美酒,为何不常品尝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起始四句“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扶持用礼乐,行苇于焉臻。”通过对古代英雄、圣人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失望。
“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这一句直指历史的轮回和王朝更迭的无常,即便是曾经辉煌千年的国家,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末俗誇神仙,吐故以纳新"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风日下、人们迷信神仙以及社会变革中旧传统被抛弃、新观念尚未确立的无奈感受。
接下来的“彭门讫有冢,瀛洲浩无津。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则是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表达了对于无法与亲人团聚的痛苦和孤独。最后两句“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享受劝说,抒发了诗人在困顿中求得一丝慰藉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庄重,情感深沉而复杂,是诗人对于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深刻感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