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见丛筱间,若与平生期全文

一见丛筱间,若与平生期

出处:《爱石堂
宋 · 冯山
双石非梓石,厥初置者谁。
埋没不知岁,复有贤者知。
王分逼汉邕,郑篆源秦斯。
今人竟未及,墨本收清奇。
文字相称古,铭记兼以诗。
铁画隐石骨,郁屈蟠蛟螭。
李丞嗜奇古,见石喜且悲。
眈眈建华屋,落落刊丰碑。
尔来三十年,堂在石已移。
幸未仆作桥,上有车马驰。
缺折从瓦砾,叠为垣墙基。
一见丛筱间,若与平生期
清泉去尘垢,始露金玉姿。
殷勤还兹堂,如母逢厥儿。
对以古书卷,环以秋竹枝。
胜舍结高义,出处相与随。
夷齐秉达节,颠沛不少亏。
岂事燕处玩,可为终身规。
嗟嗟石何有,三赏百见欺。
好恶凡在人,显晦若有时。
官满当舍去,弃置无复疑。
聊书告神物,为我当护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爱石堂》。诗中通过对“双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石头独特美的欣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王分”、“汉邕”、“郑篆”、“秦斯”等词语,暗示了石头上刻有的古代文字和印记,体现了石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石头比作“铁画”,隐喻其坚韧不拔;比作“蟠蛟”,象征其生命力的顽强。同时,通过描述石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缺折从瓦砾,叠为垣墙基”,表现了石头的适应性和坚韧品质。

诗人李丞对石头的热爱和珍视,以及他将其用于建屋、立碑的行为,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诗中提到的“夷齐”、“颠沛”等词语,进一步深化了对石头象征意义的探讨,寓意着坚守高尚情操和原则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通过“好恶凡在人,显晦若有时”表达了对个人喜好和命运变化的思考,以及对石头被遗忘和重新发现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头的自然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