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幽怨只垂头,镇日风光水上楼
出处:《杨柳枝词六首 其三》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不胜幽怨只垂头,镇日风光水上楼。
却为渔洋感摇落,秣陵烟景似残秋。
却为渔洋感摇落,秣陵烟景似残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柳枝在水边垂头的姿态,仿佛在表达深深的忧愁与哀怨。诗人通过“垂头”这一动作,赋予了杨柳枝以情感,使其成为抒发内心情绪的载体。同时,“镇日风光水上楼”一句,不仅展现了水面上楼阁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好,与下文的“幽怨”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却为渔洋感摇落”中的“渔洋”指的是明代文学家宋濂,这里借用了渔洋山人的笔名,暗指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通过将自己置于历史人物的视角下,表达了对岁月变迁、自然更迭的深切感受。而“秣陵烟景似残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眼前的景色与深秋的衰败景象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强化了诗中所蕴含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变化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