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出处:《题襄阳图》
唐 · 徐安贞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襄阳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昔游:过去的游览或经历。
岘山:位于湖北襄阳的一座名山。
汉水:长江的重要支流,流经襄阳。
霁:雨过天晴,晴朗的天气。
换:改变。
图书:泛指书籍,这里可能象征知识和记忆。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千里:遥远的距离。
意悠悠:思绪深远,心情悠长。
翻译
描绘出襄阳郡的景象,仿佛还能看到往日的游历。在岘山前我曾想停留,汉水边回忆起乘舟而归的情景。
深深的山谷常常充满晴朗,翠绿的树林永远不会改变它的秋色。
虽然书籍近在咫尺,但千里之外的思绪却悠远绵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安贞的《题襄阳图》,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这一地方深厚的情感。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诗人通过这幅画,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游历过的地方。这里的“依然”二字,表明画中的景象与记忆中的一致,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过去的场景之中。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诗人在画面前,不禁想起了岘山停马、汉水回舟的情形。这里使用了典型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念。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丹壑”指的是红色的山谷,常年笼罩着轻霭,这里的“霁”是细雨,也可解为薄雾。整句话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四季如秋的画面,生动传神。“青林不换秋”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但这片青林依旧未变,保持着秋天的绿意。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诗人在画前感慨万千,虽然身处远离之地,但心中的情感却如同手中持有的图书一样,触手可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画的欣赏,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风光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