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骑鹤上升去,真人之箓传其名
明 · 孙继皋
青城樵子今何之,尔却东游到海湄。
浮云来往亦恒事,白日修持知者谁。
梁溪昔有吴先生,明阳洞中餐玉英。
丹炉药臼至今在,夜半山中捣月明。
一从骑鹤上升去,真人之箓传其名。
尔来度人亦访友,望见峰头紫气否。
芝术经春谷口生,蓬莱晃日人间有。
赤书金简世多讹,竹杖芒鞋奈尔何。
不惜真诠扶病骨,掉头携手入烟萝。
浮云来往亦恒事,白日修持知者谁。
梁溪昔有吴先生,明阳洞中餐玉英。
丹炉药臼至今在,夜半山中捣月明。
一从骑鹤上升去,真人之箓传其名。
尔来度人亦访友,望见峰头紫气否。
芝术经春谷口生,蓬莱晃日人间有。
赤书金简世多讹,竹杖芒鞋奈尔何。
不惜真诠扶病骨,掉头携手入烟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名为雷樵仙的道侣来访梁溪的想象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仙人的追忆。
首句“青城樵子今何之”,以“青城”点明地点,暗示雷樵仙曾是青城山的隐士,如今他去了何处?引出下文对雷樵仙东游至海边的描述。“尔却东游到海湄”则具体描绘了雷樵仙的行踪。
接着,“浮云来往亦恒事,白日修持知者谁”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换,表达了对雷樵仙修炼生活的一种赞美和对真正理解其修行之人稀少的感慨。
“梁溪昔有吴先生,明阳洞中餐玉英”提到过去梁溪有一位名叫吴先生的高人,在明阳洞中食用仙丹,暗喻雷樵仙可能也有类似的修行经历。
“丹炉药臼至今在,夜半山中捣月明”描绘了雷樵仙修行之地的神秘与清幽,丹炉和药臼至今犹存,夜晚山中捣药之声仿佛能听到月光的捣击声,充满诗意。
“一从骑鹤上升去,真人之箓传其名”表达了对雷樵仙成仙升天的赞叹,他的名字也因此流传下来。
“尔来度人亦访友,望见峰头紫气否”则是对雷樵仙来访梁溪的期待,希望能在峰头见到象征仙气的紫色云雾。
“芝术经春谷口生,蓬莱晃日人间有”描绘了春天谷口生长的灵芝和术草,以及人间存在的仙境蓬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赤书金简世多讹,竹杖芒鞋奈尔何”则反映了对世间复杂和变化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雷樵仙不为世俗所累,保持本真的赞赏。
最后,“不惜真诠扶病骨,掉头携手入烟萝”表达了诗人愿意不顾病痛,追随雷樵仙一同进入幽静的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对仙人生活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