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横担东鲁教,长安今次欲谁闻
出处:《曾幼度许过访两诗问讯 其一》
宋 · 张镃
寒窗不住阅清文,炼石真为五色云。
拄杖横担东鲁教,长安今次欲谁闻。
拄杖横担东鲁教,长安今次欲谁闻。
注释
寒窗:形容刻苦学习的环境。阅:阅读,研读。
清文:清雅的文章,指高洁的学问。
炼石: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时炼石补天的典故,这里象征高超技艺。
五色云:象征吉祥和非凡的成就。
拄杖:手执拐杖,暗示年老或身份。
横担:扛在肩上,表示肩负重任。
东鲁教:指东方的儒家教育,鲁地(山东)以孔子故里著称,常代指儒家学说。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可能暗指朝廷或学术中心。
欲谁闻:期待谁来倾听,谁来关注。
翻译
在寒冷的窗户边不断研读着清雅的文章真正的炼石技艺能化作五彩斑斓的云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名为《曾幼度许过访两诗问讯(其一)》。从这短暂的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学养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寒窗不住阅清文”,这里的“寒窗”描绘出一个冬日里孤独读书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寂寞与坚持。“不住”二字表明诗人几乎是连续不断地阅读着“清文”,可见其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投入。
接下来的“炼石真为五色云”则是在比喻诗人的文字功夫。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通过炼制可以将石头变成宝石,这里化用了这一意象,将诗人修炼文字的过程比作将普通石头转化为灿烂的五色云彩,形象地表达了文学创作的高超技艺和美妙效果。
“拄杖横担东鲁教”,这里的“拄杖”指的是手持拐杖,这是古代文人出行时常有的装束。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知识传承与文化教育的尊重和执着。“东鲁教”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孔子之道的推崇以及对儒家学说的传播。
最后,“长安今次欲谁闻”,这里的“长安”是唐代都城,即今天的西安,象征着当时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诗人提及长安,或许是在表达自己希望在这座城市中找到知音,或者是在向远方的友人传递自己的思念。
总体来说,这四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学问与才华,也流露出他对朋友和文化根源深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