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全文

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

出处:《甘菊冷淘
宋 · 王禹称
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
孟春奉斋戒,敕厨唯素飧。
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
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
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
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
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
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
一举无孑遗,空愧越盌存。
解衣露其腹,稚子为我扪。
饱惭广文郑,饥谢鲁山元。
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
谬因事笔砚,名通金马门。
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
谁言谪滁上,吾族饱且温。
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
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尊。
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

拼音版原文

jīngniányànliángròujuédàohún

mèngchūnfèngzhāijièchìchúwéisūn

huáinánshènnuǎngānshēnggēn

chángchùgāoxiǎonòngqíngtūn

cǎicǎiyíngcháohén

fèngmiànxīnqiěsōushèdūn

suídāoluòyínlòuzhǔtóuhánquánpén

qīngqīngfāngcǎolánsūn

jiékōng媿kuìyuèwǎncún

jiězhìwèimén

bǎocán广guǎngwénzhèngxièshānyuán

kuàngcǎoshìhuògòngcháohūn

miùyīnshìyànmíngtōngjīnmén

guāngòngzhèngshìshíjiǔzhíwēiyuán

shuíyánzhéchúshàngfàngbǎoqiěwēn

gānzhǐqìngyānyòngpǐnwèifán

měizhònghuáizhíxiànzūn

yǒuyùnyán

注释

经年:多年。
粱肉:精细的饮食。
浑:浓厚。
孟春:初春。
斋戒:守戒律。
素飧:素食。
淮南:淮南地区。
甘菊:甘菊花。
篱根:篱笆旁。
芽:嫩芽。
土膏:土壤滋养。
晴暾:阳光。
采采:采摘。
朝露痕:早晨露珠。
俸面:俸禄米。
细:细白。
玉墩:玉制器皿。
银镂:如银雕般细腻。
寒泉盆:寒泉中的盆。
青青色:青翠颜色。
兰荪:兰草和荪草。
孑遗:遗漏。
越碗:越地精美碗盏。
稚子:小孩。
扪:抚摸。
饱惭:饱食后的惭愧。
广文郑:广文郑公。
鲁山元:鲁山元人,以简朴著称。
藜藿:藜和藿,粗劣食物。
朝昏:早晚。
谬因:误入。
金马门:朝廷重要官员的住所。
紫微垣:紫微宫。
谪滁上:被贬到滁州。
甘旨:美味。
繁:丰富。
子美:杜甫。
槐叶:槐叶。
至尊:最高统治者。
起予:启发我。
甫也:杜甫。
可与言:可以交流。

翻译

多年厌倦了精细的饮食,深感道家气息浓厚。
初春时我遵守斋戒,皇帝的厨房只准备素食。
淮南气候温暖,甘菊花在篱笆旁生长。
长长的嫩芽触碰土壤的滋养,小小的叶片在阳光下嬉戏。
采摘满满一把,洗净早晨的露珠痕迹。
俸禄发放的新米又细又白,淘米水清澈如玉。
切菜如银雕,放入寒泉中烹煮。
加入这青翠的颜色,如同芳草与兰荪争艳。
一顿饭无一遗漏,只遗憾没有越地的精美碗盏。
解开衣服露出腹部,孩子帮我抚摸。
吃饱后我深感惭愧,像广文郑公那样简朴。
饥饿时我感激鲁山元,作为草野之士,粗茶淡饭度日。
误入文墨之事,名声却传至金马门。
官府供应政务饮食,长久任职于紫微宫中。
谁说被贬到滁州,家族生活依然温饱。
既然没有美味佳肴,哪里还谈得上品味丰富。
杜子美看重槐叶,几乎要献给最高统治者。
你的诗篇留有余韵,我也能与你交流诗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开篇“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表明诗人长时间内心倦怠物质欲望,开始体会到道家的清净之气。接着“孟春奉斋戒,敕厨唯素飧”则是说在初春时节,诗人遵守佛教的斋戒,只食用简单的素食。

下文“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写出了淮南地区春天温暖的气候以及植物的生长景象,其中“甘菊”指的是春天里开花的菊花。

接下来,“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则是诗人亲手采摘蔬菜,将其清洗干净,准备食用,形容它们新鲜而细腻,如同美玉。

“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这几句描写了诗人将蔬菜切割后放入冷泉水中煮制的过程,以及自然界中青翠欲滴的植物与芳香的野花相互竞秀。

“一举无孑遗,空愧越碗存。解衣露其腹,稚子为我扪。”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节俭生活方式的自豪,以及孩子们天真的帮助。

随后的“饱惭广文郑,饥谢鲁山元。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则是对历史上食不果腹的儒雅之士表示同情,并且表明自己虽然生活朴素,但也能自给自足。

“谬因事笔砚,名通金马门。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这里诗人提到了自己的文学成就和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通过处理政务得到的俸禄。

紧接着,“谁言谪滁上,吾族饱且温。”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即使外界有诽谤的声音,但家中仍旧温暖而充实。

“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尊。”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将最好的东西呈给最高的尊者,即皇帝。

最后,“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愿意与同道中人交流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