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汲古抱残思述作,文敝道丧君则那全文

汲古抱残思述作,文敝道丧君则那

清末近现代初 · 王易
臣斯轘裂祖龙死,六艺不废江与河。
茂陵刘郎右儒术,百家爝火徒殊科。
东周逢掖三万士,治隆俗美菁者莪。
石渠天禄庋藏密,勒石虎观瞻嵯峨。
古今元恶在兵革,大宝历世寻镌磨。
义疏章句递充栋,帝虎千载谁正口。
文侯嗜古今六一,物聚所好归网罗。
得其一角自墟莽,剔藓刮垢勤摩挲。
审文大易经及传,计字半千存最多。
熹平铭表累十百,逊此希世同璆珂。
文侯櫜鞬行万里,盾鼻磨墨还口歌。
汲古抱残思述作,文敝道丧君则那
烽烟薄海鸣金戈,抚此一喟双滂沱。

鉴赏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歌《熹平石经残石歌为文舟虚作》是王易所作,诗人通过对熹平石经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敬仰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提到“臣斯轘裂祖龙死”,暗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而熹平石经则是汉代留存的重要儒家经典,象征着学术的延续。“茂陵刘郎右儒术”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百家爝火徒殊科”则暗示其他学派虽有独特之处,但儒家地位显赫。

诗人接着赞美了东周时期众多士人致力于学问,以及石渠天禄馆的藏书丰富,虎观的壮观。他强调了战争对文化的破坏,而熹平石经的镌刻则象征着对知识的珍视和传承。“义疏章句递充栋,帝虎千载谁正口”意味着这些经书成为后世学者的指南。

诗人以文侯(魏文侯)为例,形容他对古籍的热爱和搜集,同时也揭示了文献流失后的遗憾。“得其一角自墟莽,剔藓刮垢勤摩挲”形象地描绘了寻找和保护古籍的艰辛过程。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熹平石经的文字磨损严重,但其价值仍然超越其他珍贵文物。

最后,诗人感叹时代变迁,文风衰落,但仍寄希望于后人能从古籍中汲取智慧,对抗烽烟战乱,表达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