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
何人于此憩幽寂,白云满地迷行踪。
层崖苍苍如积雪,巨灵手擘芙蓉裂。
苍官须鬣老岁寒,地位清高两孤绝。
根蟠重阴神鬼会,节抱太始冰霜结。
上有六月天风声,下有百尺之玄冰。
门前夜半山月落,子规叫绝烟霏冥。
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
石上薜萝聊可衣,松根茯苓谁与食。
隐君隐君百不忧,子之于世知何求。
栋梁砥柱或见用,万牛回首如山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松崖之上的隐者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开篇以“沧江之水清如空,长林沓嶂高巃嵷”两句,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江水清澈,山峦叠嶂,为隐者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接着,“何人于此憩幽寂,白云满地迷行踪”,进一步渲染了隐者的孤独与超脱,白云满地,似乎连行踪都难以寻觅,突显其隐居生活的神秘与自由。
“层崖苍苍如积雪,巨灵手擘芙蓉裂”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壮丽与险峻,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展现出隐者所处环境的雄伟与壮美。随后,“苍官须鬣老岁寒,地位清高两孤绝”,将松树拟人化,形容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挺拔坚韧,象征着隐者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
“上有六月天风声,下有百尺之玄冰”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隐居环境的极端与严酷,无论是高处的凛冽寒风,还是低处的深藏玄冰,都暗示了隐者生活条件的艰苦,同时也衬托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门前夜半山月落,子规叫绝烟霏冥”描绘了夜晚山中月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隐喻着隐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最后,“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石上薜萝聊可衣,松根茯苓谁与食”四句,直接表达了对隐者生活方式的赞美,将其比作青松和磐石,坚韧不屈,同时又以石上的薜萝和松根的茯苓,隐喻隐者虽身处荒野,却自给自足,生活简朴而自在。
“隐君隐君百不忧,子之于世知何求。栋梁砥柱或见用,万牛回首如山丘”则是对隐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他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即使被世人误解,也无怨无悔。同时,也暗示了隐者可能在关键时刻会被世人所用,展现其深藏不露的智慧与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和隐者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