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全文

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

出处:《幽怀十二首 其四
宋 · 冯山
李渤隐嵩高,愈退名愈重。
区区水南北,一呼辄为用。
沽激本同辙,出处或异动。
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幽怀十二首》之一,名为“其四”。诗中通过描述李渤在嵩山隐居的故事,以及他名声反而更加显赫的现象,来表达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先,“李渤隐嵩高,愈退名愈重”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李渤在嵩山隐居,远离尘嚣,名声却因此而更加显著。这里运用了“愈退名愈重”的现象,寓意着真正的智慧和德行往往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才能得到彰显,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接着,“区区水南北,一呼辄为用”两句,以水流的方向比喻人的行为和选择,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只要发出召唤,就能得到响应。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沽激本同辙,出处或异动”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关系。这里的“沽激”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而“同辙”则意味着这些行动虽然出发点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审慎思考,因为不同的路径可能会导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最后,“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两句,以“善闭”比喻道德修养的完善,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美德是难以被外人轻易窥探的。而“少室”则是指嵩山,这里再次提到李渤隐居之地,强调了道德修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有馀颂”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颂扬,暗示了道德修养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李渤隐居的故事,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道德、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和宇宙秩序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