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若武陵,红树为仙乡
出处:《拟卜居石塘》
明末清初 · 张穆
郁郁市上尘,殷殷大道辙。
曾见朝荣人,夕与浮云灭。
老去消妄缘,贫乐存微节。
安能久蒙淄,缟衣使之涅。
有山罗浮阳,有水如沧浪。
朱霞灿奇木,立壁呈帆樯。
问俗得葛天,井里惟农桑。
白屋架崖岫,澄渊涌石塘。
此去若武陵,红树为仙乡。
吾将移畚笠,放犊芳洲旁。
曾见朝荣人,夕与浮云灭。
老去消妄缘,贫乐存微节。
安能久蒙淄,缟衣使之涅。
有山罗浮阳,有水如沧浪。
朱霞灿奇木,立壁呈帆樯。
问俗得葛天,井里惟农桑。
白屋架崖岫,澄渊涌石塘。
此去若武陵,红树为仙乡。
吾将移畚笠,放犊芳洲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郁郁市上尘,殷殷大道辙”开篇,对比了繁华都市的喧嚣与尘埃,与后文所描绘的清新自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曾见朝荣人,夕与浮云灭。”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流转,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强调了诗人对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美的追求。接下来,“老去消妄缘,贫乐存微节。”则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过着简朴而快乐的生活。
“安能久蒙淄,缟衣使之涅。”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缟衣”象征纯洁与高洁,表达了诗人不愿被世俗的污浊所侵蚀,希望保持心灵的纯净和高尚品质的决心。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生活图景:“有山罗浮阳,有水如沧浪。朱霞灿奇木,立壁呈帆樯。”山川壮丽,水波荡漾,奇木繁茂,壁立千仞,仿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问俗得葛天,井里惟农桑。”通过引用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之民,以及井边农桑的日常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淳朴、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
最后,“白屋架崖岫,澄渊涌石塘。”描绘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预示着诗人即将找到理想的栖息之地。“此去若武陵,红树为仙乡。”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或隐逸生活的憧憬。
“吾将移畚笠,放犊芳洲旁。”诗人决定放下劳作的工具,让牛羊在芳香的洲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理想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