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全文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宋 · 苏轼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馀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拼音版原文

jiǒngjiǒngmíngzhūzhàoshuāngdāngniánsānlǎochéngshí

rénxiàdàojiūzhàngshǐyíngméndǎo

shíjiēértóngkuángzǒucóngrén

jiànhuángshìguòbáixiá

quánchuíyòushítóushāngāoànsōng

zhūsūnxiāngféngwànwàixiàowèijiěqiānyōu

fāngjùnshānyánglǎoshǒufēngshēngxièdāo

zhènghánháowēibìngyǎnhūnhuākùnshū

jiàoyìnshòuniánsǎoféndāngyǒu

gōngchéngtóubáizǎoguīláigòngjièhuāzuòhánshí

翻译

明亮的明珠照亮了两颗宝珠,那是当年的老者苏、程、石三人。
乡亲们让道避开他的拐杖,刺史亲自出门迎接他,鞋子都倒置了。
那时你我都是小孩,疯狂地跟着人群寻找梨和栗子。
虽然年轻力壮,但时光荏苒,哪里有空闲顾惜。
醴泉寺古老,橘柚挂满枝头,石头山高峻,松栎苍翠。
我们的子孙在千里之外相遇,一笑却无法消解千般忧虑。
你刚得到郡守职位在古山阳,老练的手不再握笔墨。
我此刻在紫微阁挥毫,因疾病眼睛昏花,疲于公文事务。
不要让官职拖累晚年,将来有一天会去扫墓。
功成名就后尽早归家,共赏梨花度过寒食节。

注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
明珠:比喻人的才华或地位。
三老:古代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苏、程、石:具体人物,此处指代老者。
倒凫舄:形容迎接之隆重,鞋子倒置以示尊敬。
梨栗:泛指水果,这里指日常生活所需。
黄犊:比喻年轻人,因其活力旺盛。
隙过白驹:形容光阴如白驹过隙,时间飞逝。
醴泉寺:寺庙名。
梨花:春季开花的植物,常用于节日庆祝。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友谊团体,由此可见作者与当时文坛几位重要人物如苏轼自己、程颢和石介等人曾有深厚交情。"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则描绘出一个宁静安详的村落生活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留恋。

接着,“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表达了作者对于儿时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追忆。"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则透露出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在下片,“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而“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则是对亲情远离和生活重压之下的复杂情感。

最后,“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莫教印绶系馀年,去扫坟墓当有日。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诗人通过对表弟程六的祝福和自己的自况,表达了对事业成功后的回归和安享晚年的愿望,同时也包含了对生命有限、应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苏轼在其文学创作中常有的风格。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友情与往昔美好记忆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深刻体会。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