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迹有绌伸,忘怀任舒卷
出处:《游嵩山四首》
明 · 区大相
名岳宅中土,生贤藉奇巘。
图为风雨会,地以揖让显。
崖崿虽峻极,冈阜亦平衍。
循麓果纡回,登崇更凌践。
夙多遗世踪,到此尘虑遣。
箕颍信高蹈,阳城道未贬。
揆迹有绌伸,忘怀任舒卷。
素风谅不遐,幽意得所展。
欲去还复留,低徊不能返。
图为风雨会,地以揖让显。
崖崿虽峻极,冈阜亦平衍。
循麓果纡回,登崇更凌践。
夙多遗世踪,到此尘虑遣。
箕颍信高蹈,阳城道未贬。
揆迹有绌伸,忘怀任舒卷。
素风谅不遐,幽意得所展。
欲去还复留,低徊不能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嵩山时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体验。嵩山作为中国的名山之一,不仅自然景观壮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诗中的“名岳”、“奇巘”、“风雨会”、“揖让显”等词句,生动展现了嵩山的雄伟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图”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联系起来,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循麓”、“登崇”则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攀登过程的描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遗世踪”、“尘虑遣”表达了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而“箕颍”、“阳城”则是古代隐士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揆迹”、“忘怀”则展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反思与抉择,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释放。
“素风”、“幽意”则点明了诗人对传统美德与内心深处情感的向往与追求。“欲去还复留”、“低徊不能返”则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美景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依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游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