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吴堤草荒秋露凉,枯条空抱蝉声咽
出处:《墙外柳》
明 · 黄淮
墙外谁家春满林,绿杨万缕摇晴阴。
风花散乱自来去,作意搅动愁人心。
岂不见灞陵桥东二三月,好枝早被行人折。
又不见吴堤草荒秋露凉,枯条空抱蝉声咽。
愁人愁剧心不移,年年长与东风期。
风花散乱自来去,作意搅动愁人心。
岂不见灞陵桥东二三月,好枝早被行人折。
又不见吴堤草荒秋露凉,枯条空抱蝉声咽。
愁人愁剧心不移,年年长与东风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淮的《墙外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首句“墙外谁家春满林,绿杨万缕摇晴阴”,以墙外的春色为引子,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杨林,阳光透过繁密的柳条洒下斑驳光影,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风花散乱自来去,作意搅动愁人心”两句,通过风中飞舞的柳絮和花朵,暗示了时光流转,引发了诗人心中的无尽愁绪。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岂不见灞陵桥东二三月,好枝早被行人折”借灞陵桥边的柳树常被行人攀折,寓意美好的事物易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而“又不见吴堤草荒秋露凉,枯条空抱蝉声咽”则转而描绘秋季的凄凉景象,枯枝上蝉鸣悲切,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愁绪。
最后,“愁人愁剧心不移,年年长与东风期”直抒胸臆,诗人愁绪深重,无法排解,只能每年期待着春风的到来,暗示了他对时光轮回、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期待。整首诗以柳树为载体,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深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