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雨露清明近,等是孤儿痛转蓬
出处:《题仁先围城中画册》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玉貌能堪百感攻?两年不见欻成翁。
囊来小册犹三绝,瓮有馀醪且一中。
瀛海即今谁乐土?江天何日不颠风。
故山雨露清明近,等是孤儿痛转蓬。
囊来小册犹三绝,瓮有馀醪且一中。
瀛海即今谁乐土?江天何日不颠风。
故山雨露清明近,等是孤儿痛转蓬。
鉴赏
这首诗《题仁先围城中画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通过诗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仁先在围城中的生活境遇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首句“玉貌能堪百感攻?”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仁先在围城中可能经历的各种情感冲击的担忧。接着,“两年不见欻成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恶劣对仁先外貌和身心的影响,暗示了他可能变得苍老和疲惫。
“囊来小册犹三绝,瓮有馀醪且一中。”这两句则转向对仁先精神世界的关注,提到他虽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对艺术的热爱,通过阅读和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的“三绝”可能指的是三幅特别珍贵或感人的画作,而“一中”则是指饮一杯酒,简朴而深情的生活态度。
“瀛海即今谁乐土?”这一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忧虑,暗示了和平与幸福之地难寻。“江天何日不颠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最后,“故山雨露清明近,等是孤儿痛转蓬。”诗人将仁先比作“孤儿”,表达了对他的孤独和无助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仁先早日回到故乡,享受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