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不须悲脊令,堂下不须栽紫荆
出处:《听雨轩为夏节兄弟作》
明 · 胡奎
朝听西窗雨,暮听西窗雨。
暮暮复朝朝,弟兄同笑语。
雨声一夜隔天涯,兄在它乡弟在家。
千里情牵湘水竹,三年梦绕锦城花。
吁嗟人事何草草,出门不如在家好。
在家听雨声在床,出门听雨声在道。
原上不须悲脊令,堂下不须栽紫荆。
愿言四海皆兄弟,来向夏家听雨声。
暮暮复朝朝,弟兄同笑语。
雨声一夜隔天涯,兄在它乡弟在家。
千里情牵湘水竹,三年梦绕锦城花。
吁嗟人事何草草,出门不如在家好。
在家听雨声在床,出门听雨声在道。
原上不须悲脊令,堂下不须栽紫荆。
愿言四海皆兄弟,来向夏家听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对家庭温暖的向往。诗人通过“朝听西窗雨,暮听西窗雨”的开篇,巧妙地将听雨这一日常景象与兄弟之情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绵长而细腻的情感氛围。接着,“暮暮复朝朝,弟兄同笑语”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场景,展现了兄弟间亲密无间的相处时光,以及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雨声一夜隔天涯,兄在它乡弟在家”则进一步深化了兄弟分离的现实,通过雨声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将空间距离与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千里情牵湘水竹,三年梦绕锦城花”,运用象征手法,将兄弟间的情感比作跨越千里的湘水和竹林,以及萦绕三年的锦城之花,形象地描绘了长久的思念与牵挂。
“吁嗟人事何草草,出门不如在家好”两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温馨生活的向往。最后,“在家听雨声在床,出门听雨声在道”对比了在家与出门的不同感受,强调了家庭的安宁与舒适,以及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珍惜。
“原上不须悲脊令,堂下不须栽紫荆”两句,引用了古代关于兄弟情深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兄弟间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最后,“愿言四海皆兄弟,来向夏家听雨声”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兄弟都能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希望再次在家中听雨声的心愿,充满了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深切渴望,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