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出处:《芙蓉台》
宋 · 曾巩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清澜素砾为庭户,羽盖霓裳不知数。
台上游人下流水,柱脚亭亭插花里。
阑边饮酒棹女歌,台北台南花正多。
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清澜素砾为庭户,羽盖霓裳不知数。
台上游人下流水,柱脚亭亭插花里。
阑边饮酒棹女歌,台北台南花正多。
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芙蓉:荷花。冷:清凉。
花影:花的倒影。
飘香:香气四溢。
两婵娟:形容香气上下浮动。
巫山:古代神话中的名山。
天:天空。
清澜:清澈的波纹。
素砾:朴素的石子。
庭户:庭院。
游人:游玩的人。
流水:流水声。
亭亭:直立的样子。
插花:插着花朵。
饮酒:饮酒作乐。
棹女歌:划船女子唱歌。
台北台南:地名,代指繁华之地。
屐:木屐。
绿柳:绿色的柳树。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宅:府邸。
翻译
秋天芙蓉花开,秋水清凉,水面平静映出花影。香气上浮下落,如双婵娟般美丽,云在巫山,月在天边,景象如幻。
庭院清波荡漾,朴素的石子铺地,华美的车盖和霓裳难以计数。
楼台上游人欣赏流水,亭柱上插着花朵,增添景色。
栏杆边饮酒,女子唱歌助兴,台北台南花儿盛开。
别笑我常常穿着木屐,绿色柳树环绕着使君的府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芙蓉台》,描绘了一幅秋日芙蓉盛开的静美画面。首句“芙蓉花开秋水冷”以冷秋之水反衬芙蓉的娇艳,次句“水面无风见花影”则通过平静的水面映照出花的倒影,展现出芙蓉的清丽和宁静。接下来,“飘香上下两婵娟”形容芙蓉香气四溢,如仙女般婉约,而“云在巫山月在天”则借景抒情,寓含着高洁的意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芙蓉台的环境,“清澜素砾为庭户”写出了水波荡漾、洁白的砂石如同庭院的景象,而“羽盖霓裳不知数”则运用华丽的比喻,暗示台上的繁华与热闹。台上的游人欣赏着美景,流水潺潺,亭亭的柱脚插满了鲜花,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
“阑边饮酒棹女歌”描绘了宴饮欢歌的场景,而“台北台南花正多”则强调了花的繁盛,寓意着生活的富饶和欢乐。最后两句“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主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芙蓉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台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