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雨脚花间注,要听秋声屋外传
出处:《睡起书怀时诸公相勉再出》
宋 · 裘万顷
北窗终日废书眠,一枕清风直万钱。
云度茅檐轻冉冉,泉生石砌净涓涓。
不嫌雨脚花间注,要听秋声屋外传。
三径初成吾欲老,幕中何用泛红莲。
云度茅檐轻冉冉,泉生石砌净涓涓。
不嫌雨脚花间注,要听秋声屋外传。
三径初成吾欲老,幕中何用泛红莲。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北窗终日废书眠”展现了诗人慵懒而惬意的形象,他选择在北窗下度过整天,沉浸在睡眠之中,仿佛书籍成为了一种奢侈。"一枕清风直万钱"则运用夸张手法,以清风喻指高洁的品格,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认为清风带来的宁静胜过任何物质财富。
接下来两句“云度茅檐轻冉冉,泉生石砌净涓涓”,通过写景,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云轻飘而过,泉水从石缝中缓缓流出,这些自然景象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不嫌雨脚花间注,要听秋声屋外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他欣赏雨滴落在花间的画面,更愿意倾听秋天的声音,这种心境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最后,“三径初成吾欲老,幕中何用泛红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三径"象征简陋的居所,"吾欲老"则透露出诗人希望在宁静的晚年中度过。"幕中何用泛红莲"中的“红莲”可能暗指官场的繁华或世俗的诱惑,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明自己无意涉足其中,只想在田园生活中安享晚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