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出处:《与友人别》
唐 ·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悽上古原。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半醉:微醉。都门:京都城门。
含悽:满怀凄凉。
晚风:傍晚的风。
杨叶:杨树的叶子。
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里指杏花村。
寒食:清明节前一两天,不生火做饭以示哀思。
薄暮:黄昏。
牵离绪:引发离别的思绪。
伤春:因春天的景色而感伤。
晤言:交谈。
年芳:年华。
兰孙:子孙,这里泛指后代。
翻译
带着半分醉意离开京都城门,心中满是凄凉踏上古老的高地。晚风吹过,杨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清明时节的杏花村。
黄昏时刻,离愁涌上心头,春天的凋零让我怀念往日的交谈。
青春的岁月本就无尽,更何况还有子孙的未来要考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半醉离别时的愁绪和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半醉别都门”即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都门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出口,更是一个时间的界限,诗人在此告别。
“含悽上古原”中,“含悽”二字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而“上古原”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长河和无尽的时光。这里的“古原”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文化的遗迹,带有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的“晚风杨叶社”和“寒食杏花村”两句,则是对离别现场的具体描写。“晚风”、“杨叶”、“寒食”、“杏花”,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温馨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感官描述,将自己的情感深度嵌入到景物中。
“薄暮牵离绪”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薄暮”指的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再次强化了离别的情感。“牵离绪”则是从字面上表达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伤春忆晤言”一句,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晤言”指的是过去的欢乐谈笑,这里透露出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无尽怀念。这种怀旧之情,常在离别时刻被激发。
最后两句“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则是对生命和时间的一种感慨。其中“年芳”指的是青春岁月,“无限”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永驻的美好愿望。而“何况有兰孙”中的“兰孙”,可能是指某位亲友或是某个特别的人物,这里的“兰”字也常用来比喻德行高尚之人。这里诗人感慨的是,既然生命如同青春般美好且无限,又何须担忧乎?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现场的细腻描写和对往昔时光的深情怀念,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友情难得以及生命无常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