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
出处:《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宋 · 魏了翁
气质纷不齐,四海无似人。
藉令貌相近,气有醇不醇。
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
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
且如若与虎,二人自非伦。
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
古人有梦遇,便知为良臣。
又能记眉目,晓然得其真。
此须以神会,难与浅者论。
王生归为我,试语司寇君。
此理充得去,三代同此民。
藉令貌相近,气有醇不醇。
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
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
且如若与虎,二人自非伦。
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
古人有梦遇,便知为良臣。
又能记眉目,晓然得其真。
此须以神会,难与浅者论。
王生归为我,试语司寇君。
此理充得去,三代同此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赠画工王三锡传神》,通过对画工王三锡技艺的赞美,探讨了观察人物内在气质的重要性。诗中指出,人的气质各不相同,即使外貌相似,真正的区别在于内在的气质和精神。一个擅长观察人品的人,不仅能从外表仪态中察觉到人的机敏和神韵,还能通过眼神和眉宇间的细微差别分辨出正直与邪恶。诗人以老虎和孔子为例,强调即使是同类,由于内在品质的不同,也会被普通人所误解。他还提到古人能从梦境中识人,甚至通过记忆人的眉眼特征来判断其真实性,这种理解需要深入心灵,不是肤浅之人所能领悟的。最后,诗人邀请读者王生将这个道理转告给司寇君,并认为这种认识适用于任何时代,体现了古人智慧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