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
宋 · 张耒
欲知老子居陈事,古寺萧条屋数楹。
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
参差拙句何曾是,宠辱浮云无可惊。
断送光阴须美酒,惟应此事费经营。
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
参差拙句何曾是,宠辱浮云无可惊。
断送光阴须美酒,惟应此事费经营。
注释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陈事:陈国的事情,指老子的生活事迹。
萧条:荒凉、冷清。
屋数楹:几间房屋。
绝粮:断粮,陷入困境。
孔圣:孔子,被称为圣人。
环堵:四壁,形容居所狭小。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拙句:笨拙的诗句,自谦之词。
宠辱:得宠或受辱。
浮云: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无可惊:不会感到惊讶。
断送:消磨,度过。
美酒:借指享受生活。
经营:筹划,投入心思。
翻译
想要了解老子在陈国的事迹,只有一座荒凉古寺和几间破屋留存。庆幸自己没有像孔子那样陷入饥饿,也不像陶渊明那样困于狭小的居所而向往田园生活。
我那些不工整的诗句,从未真正被赞赏或贬低,世间的荣辱如同浮云,无法让我心生波澜。
要消磨时光,唯有美酒相伴,这或许是我唯一用心去做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向往和对孔圣、庄周等古代圣贤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处境和内心世界。
“欲知老子居陈事”,诗人想要了解老子曾经居住在陈地的情况,这里“居陈事”暗示了老子的隐逸哲学,也是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古寺萧条屋数楹”,用来描绘出一幅宁静古朴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于安贫乐道的向往。
“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庄子的敬仰之情。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老子则讲究道法自然,诗人自感不如他们,故有“幸免绝粮惭孔圣”之叹息;而对于庄周的超然物外,则更加难以企及,故云“更无环堵羡渊明”。
“参差拙句何曾是”,此处“参差拙句”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文笔或生活态度,与古代圣贤相比显得笨拙和不够成熟。接下来的“宠辱浮云无可惊”,则表达了一种超然世俗的豁达心境,对于荣辱得失都不再放在心上。
最后,“断送光阴须美酒,惟应此事费经营”,诗人提出了要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心声。这里的“断送光阴”意味着时间流逝不返,而“须美酒”则是一种对现世快乐的追求和肯定。同时,“惟应此事费经营”表达了诗人对于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投入努力的认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古圣贤的敬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高尚精神生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