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时乌帽侧,散处玉山颓
唯忆刘夫子,而今又到来。
欲迎先倒屣,亦坐便倾杯。
饮许伯伦右,诗推公干才。
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
昼话墙阴转,宵欢斗柄回。
新声还共听,故态复相咍。
遇物皆先赏,从花半未开。
起时乌帽侧,散处玉山颓。
墨客喧东阁,文星犯上台。
咏吟君称首,疏放我为魁。
忆戴何劳访,留髡不用猜。
奉觞承曲糵,落笔捧琼瑰。
醉弁无妨侧,词锋不可摧。
水轩看翡翠,石径践莓苔。
童子能骑竹,佳人解咏梅。
洛中三可矣,邺下七悠哉。
自向风光急,不须弦管催。
乐观鱼踊跃,闲爱鹤裴回。
烟柳青凝黛,波萍绿拨醅。
春榆初改火,律管又飞灰。
红药多迟发,碧松宜乱栽。
马嘶驼陌上,鹢泛凤城隈。
色色时堪惜,些些病莫推。
涸流寻轧轧,馀刃转恢恢。
从此知心伏,无因敢自媒。
室随亲客入,席许旧寮陪。
逸兴嵇将阮,交情陈与雷。
洪炉思哲匠,大厦要群材。
他日登龙路,应知免曝鳃。
注释
周文:主人的名字。邹枚:古代的名人。
刘夫子:指刘姓的朋友。
倒屣:形容急忙迎接。
倾杯:畅饮。
许伯伦:虚构的人物,代表豪饮者。
公干:古代诗人。
郢唱:楚国郢都的歌谣。
燕台:古代名台。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斗杓。
红药:芍药。
碧松:绿色的松树。
曝鳃:比喻困境或艰难处境。
翻译
在周文的酒宴上,我的朋友胜过邹枚。只记得刘夫子,如今他又来到这里。
想迎接他,鞋子都来不及穿好,一坐下就举杯畅饮。
饮酒如许伯伦般豪爽,诗歌创作则推崇公干的才华。
长久以来聆听郢都的歌谣,再次欢喜地登上燕台。
白天在墙阴下交谈,夜晚欢聚斗柄转向。
新曲共享,旧态复现,笑声不断。
遇到事物都先赞赏,还未开放的花朵也欣赏。
起身时乌帽微斜,散去时如玉山倾颓。
文人墨客在东阁喧哗,文星照耀着上台。
你的诗词被称赞为首位,我则以疏放为豪。
回忆戴某无需探访,留你在此无需猜测。
举杯敬酒,握笔如捧珍宝。
醉意不妨歪斜,言辞锋利无人能挡。
在水轩观赏翡翠,踏石径漫步莓苔。
孩童能骑竹马,佳人善解梅花。
在洛阳已是三次聚会,邺下经历七次悠然时光。
面对美景急切欣赏,无需音乐催促。
欣赏鱼儿跃动,闲适欣赏白鹤徘徊。
烟柳青翠如黛,湖面波光荡漾。
春榆刚换新叶,律管又飘飞灰。
红药花开迟缓,碧松宜随意种植。
马儿在驼路上嘶鸣,船只在凤城边游弋。
每样景色都值得珍惜,些许小病不必推脱。
涸流寻找水声,余刃挥舞更显宽广。
从此深知知己难得,不敢再自我推荐。
家室随宾客进入,旧友同桌陪伴。
逸兴如嵇康阮籍,友情如陈雷深厚。
大炉需要哲匠操持,大厦需众材共建。
未来登龙门道,定知无需担忧困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酒雅集的盛况,诗人与友人们在洛阳城中举行的一次聚会。诗中的意境宛转,情感丰富,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文学和美好时光的深厚感情。
开篇“成周文酒会,吾友胜邹枚”,设定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交流与欢聚的场景。“唯忆刘夫子,而今又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旧友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再次相聚的喜悦。接着,“欲迎先倒屣,亦坐便倾杯”描绘了一幅急切盼望与朋友共饮的画面。
“饮许伯伦右,诗推公干才”赞美了两位文学大家的才华,这里的“右”和“才”暗示着对他们作品的高度评价。紧接着,“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才艺的赞赏与对共同经历的回忆。
中间部分,“昼话墙阴转,宵欢斗柄回”、“新声还共听,故态复相咍”,通过日夜交替和声音的流动,传达了一种时间在美好记忆中的流逝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
“遇物皆先赏,从花半未开”表露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与欣赏。接下来的“起时乌帽侧,散处玉山颓”,则是描绘了一场宴会中人们聚散的情景。
后文,“墨客喧东阁,文星犯上台”、“咏吟君称首,疏放我为魁”显示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在文学界中的自信与地位。紧接着,“忆戴何劳访,留髡不用猜”,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相互之间的理解。
“奉觞承曲糵,落笔捧琼瑰”、“醉弁无妨侧,词锋不可摧”则是诗人对酒宴中文学创作的热情与对自己文笔的自信。再后,“水轩看翡翠,石径践莓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华。
“童子能骑竹,佳人解咏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操。“洛中三可矣,邺下七悠哉”,则是对这次聚会的满足与赞美。紧接着,“自向风光急,不须弦管催”传递了诗人在这样的美好时光中的从容不迫。
“乐观鱼踊跃,闲爱鹤裴回”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而“烟柳青凝黛,波萍绿拨醅”,则是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描写。后文,“春榆初改火,律管又飞灰”、“红药多迟发,碧松宜乱栽”,通过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与美好事物的赞赏。
“马嘶驼陌上,鹢泛凤城隈”描绘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紧接着,“色色时堪惜,些些病莫推”,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于身体不适的担忧。
“涸流寻轧轧,馀刃转恢恢”通过水声与剑锋的比喻,传递了一种精神上的坚定与不屈。最后,“从此知心伏,无因敢自媒”,则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和对于自我表达的谨慎态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友情与美好时光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