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争誇谁政猛,万民应识此心夷
出处:《严州留别郡伯》
明 · 林光
分符三载离京畿,问治看公后茧丝。
千里争誇谁政猛,万民应识此心夷。
官卑礼数承宽假,道在行藏敢背时。
杯酒桐江催缆解,不随花鸟怨春迟。
千里争誇谁政猛,万民应识此心夷。
官卑礼数承宽假,道在行藏敢背时。
杯酒桐江催缆解,不随花鸟怨春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的《严州留别郡伯》。诗中表达了诗人离任时对严州及当地百姓的深厚情感。
首联“分符三载离京畿,问治看公后茧丝。”描绘了诗人任职三年后离开京城,以询问治理情况的方式,表达了对前任官员工作的关注与敬意。这里的“分符”指古代官员受命出使或任职时,朝廷会赐予符节作为凭证和权力象征,“京畿”则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颔联“千里争誇谁政猛,万民应识此心夷。”通过对比千里之遥的政绩,强调了诗人治理的力度与效果,同时暗示其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与支持。
颈联“官卑礼数承宽假,道在行藏敢背时。”表明尽管职位不高,但诗人仍能保持宽厚待人的态度,并且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不随波逐流,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原则。
尾联“杯酒桐江催缆解,不随花鸟怨春迟。”以离别场景收尾,诗人与严州告别,如同杯中的酒即将被倒入桐江,象征着离别的时刻已至。他没有因季节的变化而感到遗憾,而是展现出豁达的心态,不随花鸟的哀鸣而抱怨春天的迟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严州的深厚感情、对治理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