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昔日愁枯立,垤鹳今宵喜共鸣
明 · 邓云霄
剪烛虚堂玉漏清,西风吹雨过高城。
土龙昔日愁枯立,垤鹳今宵喜共鸣。
麦垄渐沾功德水,檐花翻作管弦声。
征输近苦青苗急,好倩云雷洗甲兵。
土龙昔日愁枯立,垤鹳今宵喜共鸣。
麦垄渐沾功德水,檐花翻作管弦声。
征输近苦青苗急,好倩云雷洗甲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听雨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首句“剪烛虚堂玉漏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晚室内的情景,蜡烛在虚堂中摇曳,玉漏滴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西风吹雨过高城”一句,将自然界的风雨引入画面,增加了诗歌的动态感和季节的特征。
“土龙昔日愁枯立,垤鹳今宵喜共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土龙(可能指田间的稻草人)因干旱而愁苦,而垤鹳(一种鸟类)则在雨夜中欢鸣,对比鲜明,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与喜悦。
“麦垄渐沾功德水,檐花翻作管弦声”进一步深化了对雨水的正面评价,雨水滋润了麦田,使得大地生机勃勃,同时,雨水落在屋檐上,仿佛是天籁之音,增添了诗的美感。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征输近苦青苗急,好倩云雷洗甲兵”则转向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农民负担重、战事频繁的忧虑,以及对通过自然力量(如雨水)来缓解社会问题的渴望。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也蕴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反思,情感丰富,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