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中有小年日,不与俗客说全文

中有小年日,不与俗客说

衡门枕游径,往往严扃鐍。
中有小年日,不与俗客说
幽亭抱修篁,三垂碧于玦。
残阳过林表,余映散琐屑。
长者所布金,苍苔互明灭。
径穷胜自出,地转天亦豁。
白榆荫银河,恍疑梵王设。
穹阁树杪呈,二藏各安列。
空王本不空,苦县有真悦。
余本一蠹鱼,安能不自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小祗林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外界到内心世界的转变过程。首先,诗人描述了进入林中的门户——“衡门”被严实封闭,象征着与世俗隔绝的开始。接着,诗人步入一个充满岁月痕迹的小天地,“中有小年日”,这里的时间仿佛静止,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随后,诗人穿过一片翠竹环绕的幽亭,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三垂碧于玦”形象地描绘了竹影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图案,如同碧玉镶嵌在地面。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竹林间,增添了几分温暖和诗意。

诗人继续前行,发现了一片铺满金银质地的苍苔,这不仅是对财富的隐喻,也象征着内心的丰富与纯净。随着道路的尽头,景色豁然开朗,仿佛是自然界的豁然开朗,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开阔。

最后,诗人描绘了银河下的白榆树,仿佛置身于梵天的世界,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通过“梵王设”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精神世界至高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藏经阁的出现,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宝库,而“空王本不空”则体现了佛教中空与不空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皆空,但内在的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