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雀相乘鹬蚌持,开门延敌悟来迟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螳雀相乘鹬蚌持,开门延敌悟来迟。
扶馀尚乏虬髯主,枉睨中原劫后棋。
扶馀尚乏虬髯主,枉睨中原劫后棋。
鉴赏
这首诗《馆故甲必丹叶来宅叶盖土人拥以平乱者既因惠潮客民不协质成于英人遂隶英时有演说革命者援此晓之》由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寓言式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与民族觉醒的主题。
首句“螳雀相乘鹬蚌持”,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各方势力在利益驱动下相互争夺的紧张局势。接着,“开门延敌悟来迟”则暗示了决策者的迟钝和对危机的忽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内外挑战。
“扶馀尚乏虬髯主,枉睨中原劫后棋”,这里“扶馀”借指当时的清朝政府,而“虬髯主”象征着有能力领导国家走出困境的英雄人物。诗人表达了对缺乏真正领袖的遗憾,并指出清朝政府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无力感,如同在战后的棋局中无所作为。
最后一句“枉睨中原劫后棋”,强调了清朝政府在面对民族危机时的无能为力,仿佛在劫后余生的棋盘上茫然不知所措。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以及对改革与革命必要性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以及对国家未来出路的深切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