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
出处:《送残暑》
宋 · 谢翱
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
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
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
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
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
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
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
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
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的《送残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首句“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以“送”字贯穿全篇,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与诗人情感的流动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对当前季节的感知。接着,“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两句,虽然表面上在说酒宴的不同,实际上隐喻着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迁,以及时间不可逆转的流逝。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逃避现实的无奈。“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中,“骊驹”常用来比喻离别,而“商音”则代表秋天,暗示着离别的季节即将来临,同时也预示着可能伴随的风雨,象征着离别时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后,“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回忆起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红尘中的衣履被挽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则以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为背景,寄托了对永恒与瞬间、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