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缅甸字传军府令,吐蕃书献内庭看全文

缅甸字传军府令,吐蕃书献内庭看

明 · 欧大任
廷中新赐豸为冠,马首争迎镂玉鞍。
缅甸字传军府令,吐蕃书献内庭看
霜飞藤笠秋偏早,风送芦笙夜不寒。
汉使碧鸡曾未远,登楼何处望长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官员刘兵宪长钦即将前往云南(滇中)时的场景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

首联“廷中新赐豸为冠,马首争迎镂玉鞍”描绘了朝廷对刘兵宪长钦的恩宠,新赐的獬豸冠象征着公正严明,而马首争迎镂玉鞍则体现了军队对他的热烈欢迎和尊重。獬豸冠是古代官吏的一种标志,常用于象征正直和公正,而镂玉鞍则是精美的马具,显示了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颔联“缅甸字传军府令,吐蕃书献内庭看”进一步展示了边疆地区与中央朝廷之间的交流。缅甸字和吐蕃书分别代表了来自缅甸和吐蕃的文书,这些文书可能包含了军事指令或地方事务的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给朝廷,体现了边疆与中央的紧密联系。

颈联“霜飞藤笠秋偏早,风送芦笙夜不寒”描绘了云南秋季特有的景象。霜飞和藤笠(一种遮阳的草帽)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风送芦笙(芦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则营造出夜晚宁静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边疆文化的独特性。

尾联“汉使碧鸡曾未远,登楼何处望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刘兵宪长钦此行的关切与祝福。碧鸡可能是云南的一个地名或象征,这里借用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登楼望长安,长安在这里象征着朝廷或国家的核心,表达了对刘兵宪长钦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并在远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祝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关注。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