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全文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出处:《述酒
魏晋 · 陶潜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脩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拼音版原文

zhòngzhàonánmíngniǎoshēngxiāngwén

qiūcǎosuīwèihuángróngfēngjiǔfēn

xiǎoxiūzhǔnányuèyún

zhāngkànggāoménzhònghuálíngfén

liúlèibàozhōngtànqīngěrtīngchén

shénzhōuxiànjiā西língwèixùn

zhūliángdǒngshīqiānshèngsàngshēn

shānyángguīxiàguóchéngmíngyóuqín

shēngshànānwèijūn

píngwángjiùjīngxiázhōngxūn

shuānglíngyúnsānzhǐxiǎnwén

wángàiqīngchuīzhōngxiángfén

zhūgōngliànjiǔ齿chǐxiánshìfēn

éé西lǐngnèiyǎnchángsuǒqīn

tiānróngyǒngpéngshāngfēiděnglún

注释

述酒:逯钦立本于题下有“仪狄造,杜康润色之”八字,并注云:“上八字宋本云旧注。
曾本、苏写本此下又注,宋本云,此篇与题非本意,诸本如此,误。
”重离照南陆:寓言东晋之初,如日丽大,得以中兴。
重离:代指太阳。
离为周易八卦之一,卦形为,象征火。
重卦(离下离上)后又为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卦名仍称离。
《周易·说卦》:“离为火、为日。
”故“重离”代指太阳。
又暗喻司马氏。
《晋书·宣帝纪》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是说晋代皇帝司马氏是重黎的后代。
而“重离”与“重黎”谐音。
南陆:《周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所以诗人说“重离照南陆”。

融风:立春后的东北风。
素砾皛修渚:暗喻奸邪得势。
素砾:白石。
古人常用砾与玉并举,砾指好邪,玉比忠贤。
豫章抗高门:暗指刘裕继桓玄之后与司马氏政权分庭抗礼。
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抱中叹:内心叹息。
抱指怀抱、内心。
司晨:指报晓的雄鸡。
这两句是说,内心忧伤而呗息,彻夜难眠,侧耳听着雄鸡报晓,等待天明。
神州:战国时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来用‘神州’作中国的代称。
这里指国内。
献嘉粟:嘉粟又称嘉禾,生长得特别茁壮的禾稻,古人认为是吉瑞的象征。
晋义熙十二年(417),巩县人得粟九穗,刘裕把它献给帝,帝又归于刘裕。
西灵:西当为“四”之误。
《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义熙十三年,进封刘裕为宋王,沼书中曾说:“自公大号初发,爱暨告成,灵祥炳焕,不可胜纪。
岂伊素雉远至,嘉禾近归已哉!”又晋恭帝《禅位诏》中也说“四灵效瑞”。
为我驯:为我所驯服,即归属于我。
“我”代指刘裕。
这两句是说:刘裕假托祥瑞之兆,图谋篡位。
诸梁:即沈诸梁,战国时楚人,封叶公。
董:治理,统帅。
师旅:军队。
芊胜:楚太子的儿子,居于吴国,为白公。
《史记·楚世家》载:白公杀楚令尹子西,赶走楚惠王,而自立为楚王。
月余,叶公率众攻之,白公自杀,惠王复位。
按:桓玄篡晋建立楚国,刘裕籍彭城,也为楚人。
山阳归下国:山阳指汉献帝刘协。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魏王曹丕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
山阳公十四年后寿终,年五十四。
下国,即指逊位后归山阳(在今河南怀州)。
成名犹不勤:指零陵王被杀。
《周书·谥法解》:“不勤成名曰灵。
”古代帝王不善终者,即追谥为“灵”。
不勤:不劳,不安慰。
成名:指受到追谥。
这两句的含义是,零陵王虽然被迫禅位,但仍不免被杀害,死后也得不到安慰,他的命运还不如山阳公的善终。
卜生善斯牧:卜生,指卜式。
平王会旧京:东周的开国君主周平王,于公元前七七〇年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之事。
去:离开。
旧京:旧都镐,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这里是借平王东迁事,指晋元帝建基江左。
峡中纳遗薰:峡同“郏(jiá)”,指郏鄏(rǔ),即今洛阳。
薰,薰育,亦作严狁。
猃狁、荤粥、獯鬻、荤允等。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殷周之际,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春秋时被人称作戎、狄,后亦称为匈奴。
刘聪为匈奴遗族,曾攻陷洛阳,晋元帝因此东迁。
这两句是说,晋元帝离开旧都东迁江左之后,洛阳一带中原地区就被匈奴占领了。
双阳甫云育:双阳,重日,寓言“昌”字。
指晋孝武帝司马昌明。
甫云育:开始有了后嗣。
《晋书·孝武帝纪)载:“初,简文帝见谶云:”晋祚尽昌明‘。
“待其于孝武帝降生,无意中竟取名为”昌明“。
于是流涕悲叹,以为晋柞已尽。
但孝武帝死后,子安帝又嗣位,晋朝并未尽于”昌明“。
这句是说,孝武帝既已有了后嗣,便可延长晋朝江山。
三趾显奇文:三趾,三足,即三足乌。
晋初曾用它作为代魏的祥瑞。
《晋诸公赞》:”世祖时,西域献三足乌。
遂累有赤乌来集此昌陵后县。
案昌为重日,乌者,日中之鸟,有托体阳精,应期曜质,以显至德者也。
“显奇文:是说谶纬之言,本为晋代魏之祥瑞,而今又成为宋代晋之祥瑞,故曰”奇“。
王子爱清吹:王子,即王子晋。
《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名晋,好吹笙,年十七,乘白鹤,白日升仙而去。
清吹,即指吹笙。
此句以王子晋托言东晋,谓已亡去。
日中翔河汾;日中,即正午,有典午之意。
典,主其事,即“司”;午,属马,典午托言司马,暗指晋。
翔:邀游。
河汾:晋国地名。
遨游河汾,暗指禅代之事。
《梁书·武帝纪》载禅位策说:“一驾河汾,便有窅然之志;暂适箕岭,即动让王之心。
”又《庄子·逍遥游》:“尧往见四子于汾水之阴,窅然丧其天下焉。
”这两句是以王子晋年十七而仙逝喻晋朝在刘裕的控制下十七年而亡,司马氏政权以禅代而告终。
朱公练九齿:朱公指战国时范蠡。
范蠡佐越破吴后,变姓名游于江湖,至陶(地名),号陶朱公。
这里是以朱公隐“陶”字,是陶渊明自称。
练九齿:修炼长生之术。
九与“久”谐音义同;齿,年龄。
九齿即长寿。
世纷:世间的纷乱。
这两句说,我要修炼长生之术,退隐闲居,离开纷乱的世界。
峨峨:高大的样子。
西岭:即西山,指伯夷、叔齐隐居之地,不食周粟,采薇充饥,终于饿死。
偃息:安卧。
《诗经·小雅·北山》:“或偃息在床,或不己于行。
”亲:“这里有钦慕、敬仰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那高高的西山之中,安卧着我所仰慕的伯夷、叔齐两位高人。
天容:天人之容,即出众人物的形象,指伯夷、叔齐。
永固:永久保持。
彭: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彭祖。
殇:指夭折的儿童。
等伦:同等,一样。
这两句是说,伯夷、叔齐那出众的节操将会永久存在,正如长寿的彭祖同夭折的儿童不能等量齐观。

翻译

重黎之光普照南国,人才众若风鸣相闻。
秋草虽然尚未枯黄,春风早已消失散尽。
白砾皎皎长洲之中,南岳衡山已无祥云。
豫章与帝分庭抗礼,虞舜已死只剩灵坟。
心中悲怨叹息流泪,倾听鸡鸣盼望清晨。
国内有人献上嘉禾,四灵祥瑞为我所驯。
叶公帅军讨伐白公,白公兵败已丧其身。
献帝被废犹得寿终,恭帝虽死不得存间。
卜式善牧恶者辄去,安乐失职不为其君。
平王东迁离开旧都,中原皆被匈奴入侵。
司马昌明已有后嗣,三足乌显成宋代晋。
王子吹笙白日仙去,正午遨翔汾河之滨。
陶朱修炼长生之术,隐居避世离开纠纷。
高高西山夷叔所居,安然仰卧为我所钦。
天人之容永世长存,彭祖长寿难与比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两句,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鸣叫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表达了季节感和自然界的变迁,同时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无常。

“素砾皛脩渚,南岳无馀云”则描写了山川之美,天地之间似乎只有诗人与自然对话。接下来的“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可能是在提及隐居的生活和心中的某种精神寄托。

中间几句“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希望得到神灵护佑的心愿。

下文“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则是对历史人物或隐逸之士的提及,他们或许因追求高洁而牺牲了自己,但诗人似乎并不在乎世间的名声。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可能是在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冷静观察。

最后,“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某种艺术或精神追求的喜爱。“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则是在描写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结尾处,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以及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坚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平静的生活理念。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