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绝西僧语,愁深太史筒
明 · 袁宏道
积雪峨嵋路,三年渺去鸿。
岷江惟有浪,巫峡祗闻风。
惊绝西僧语,愁深太史筒。
子瞻定不死,吾已料天公。
岷江惟有浪,巫峡祗闻风。
惊绝西僧语,愁深太史筒。
子瞻定不死,吾已料天公。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黄平倩久无书有僧自蜀来传其厌世余不信数日后陶周望书来云闻平倩有疾且求消息于余余谓小修曰必无他诗以志之》。诗中描绘了对友人黄平倩的深切思念与担忧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积雪峨嵋路,三年渺去鸿”,以峨嵋山上的积雪和远飞的大雁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漫长岁月的思念,以及对友人身处远方的渺茫感。峨嵋山的积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大雁的远飞则暗示了友人的远离,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距离遥远的意境。
颔联“岷江惟有浪,巫峡祗闻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空间上的隔阂感。岷江的波涛汹涌,巫峡的风声呼啸,都是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无法跨越的障碍,象征着与友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
颈联“惊绝西僧语,愁深太史筒”转而表达诗人通过僧人之口得知友人近况时的震惊与忧虑。西僧的话语可能包含了友人的情况,而“愁深太史筒”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复杂情绪,如同历史学家记录历史一般,将这份愁绪深深埋藏在心底。
尾联“子瞻定不死,吾已料天公”则是诗人对友人命运的乐观期待与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苏轼(子瞻)是宋代文学家,此处借指友人,诗人相信友人不会轻易离去,表达了对友人生命的坚定信念,并对上天的安排有了自己的理解,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人境遇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