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宣和岁在辰,于今四十有三春
出处:《书子莱丙戌登科题名小录后》
宋 · 王之道
屈指宣和岁在辰,于今四十有三春。
吾家又得莱追继,丛桂从兹不乏人。
吾家又得莱追继,丛桂从兹不乏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屈指:形容计算或回忆往事时手指轻轻扳动,表示时间过得很快。宣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象征着一个时代。
岁在辰:辰代表十二地支中的辰时,古代用来计时。
四十有三春:四十三个春季,指年龄。
吾家:我家,指诗人的家族。
莱追继:莱子的后继者,莱子可能是指家族中某位重要人物。
丛桂:比喻子孙众多,人才辈出。
不乏人:指家族中不断有人才涌现。
翻译
屈指算来,现在是宣和年间,已经过去了四十三个春天。我们的家族又有了新的后继者,就像丛桂繁茂,从此不再缺少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之道所作,标题为《书子莱丙戌登科题名小录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学术传统的自豪和期待。
“屈指宣和岁在辰”一句,通过“屈指”这个动作,暗示时间的推移,宣和即北宋时期的年号,岁在辰则是指特定的一年。诗人提及这些年份,是为了强调自己的家族自古以来就有学者登科取得功名。
“于今四十有三春”表明诗人至此已经度过了四十三个春天,即四十三岁。这不仅是对年龄的直接陈述,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一生中取得成就的自我评估。
“吾家又得莱追继”这句,"莱"可能指的是家族中的某位学者或先辈,而“追继”则意味着后人的继续和发扬。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家庭学术传统的骄傲,以及希望这种传统能够被后代所承续。
“丛桂从兹不乏人”中,“丛桂”象征着科举考试的成功与荣誉。“从兹”意味着从此以后,“不乏人”则表明家族中取得这类成就的人才不会断绝。这句诗强调了家族在学术上的繁盛和希望这种繁盛能够持续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年龄、家庭历史以及学术传承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对家族荣耀的自豪感,以及对于后代能否继续保持这一传统的期待。王之道通过这首诗,不仅肯定了自己的成就,更寄托了对家族未来繁荣的美好愿景。